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
、罗溪、软件园、湾戚路等6座泵站建设;完成中吴大道、兴港路、漕上路、东城路等30公里污水主干管道建设,进一步提升污水输送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按照规划城市污水厂服务范围内,年内达到管网覆盖所有乡镇,做到污水主干管区域全覆盖。
$false$3、抓紧编制再生水利用规划。2009年下半年,初步编制完成常州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规划,为全市科学、合理地推进中水回用工程提供技术指导。2010年上半年,报相关部门审批执行。
中长期:积极争取再生水利用的扶持政策,建立合理的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水价格体系,保障污水再生处理和管道敷设工程建设与中水收费的平衡。根据常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排水专项规划、城市供水专项规划以及我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实现20%的目标,会同环保部门,制定强制使用再生水的用户名单,大规模推广中水回用,达到创建生态城市的刚性指标。
(四)开展岗位设置试点工作,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为进一步增强我处干部职工自身追求动力,提升科学规范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我处将以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稳慎地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近期措施:按程序、分步骤、有计划地启动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网站、板报、会议等,加强相关内容、精神的宣传,为试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广大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岗位设置试点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活动开展情况,充分认识、理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规范操作,科学设岗。通过成立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单位工作职能和现有人员结构,研究确定各类岗位数量和等级设置,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3、完善制度,积极推进。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试点工作,我处将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聘用相关制度,确保职工、单位、社会的稳定和排水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长期: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效能,因事设岗,推行岗位聘任,探索岗位绩效激励机制,实现多劳多得,形成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
(五)建立排水管理联动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合力
1、多元建设排水设施。我市的排水设施比较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而仅仅依靠我处一个部门建设、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积极争取、多方联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迅速建成一大批由各区、乡镇及社会各方参与建设的污水设施,形成一个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排水建设大格局。
2、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中涉及矛盾多,任务重,我们将主动联系,积极与各区、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准确、集中精力、形成合力,突出解决水污染和涉及民生等问题。
3、逐步建立长效机制。针对近年来排水设施破损、破坏等严重影响民生及污水厂正常运行的现象,如窨井盖问题、设施受损问题等,我们将全面调查、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上报建设局采用;另外,由于建设主体多,相关建设单位对专业了解不够,我们将制定排水设施设计和建设标准细则,方便建设单位高水平建设污水设施;对于那些破坏设施行为,我处今后将积极主动联系市建设局执法办、警务室等部门,规范执法,加大设施保护力度。
(六)积极参与行业市场竞争,增强单位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1、参与排水工程建设。为保持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处将发挥多年积累的排水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建设、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等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主动更好地服
科学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