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条件,解决好“行路难”问题;完成1个乡镇、21个村、85个台区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确保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③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草莓、磨盘柿、伊丽莎白瓜、地芸豆、无公害蔬菜和红岗山桃等特色农业,强化养殖业疫情防控,加强技术指导,推进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④深入推进农民素质工程,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⑤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抓好3个新民居样板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乡村。(牵头领导:吕耀欣、陈英民;责任单位:农工委、科协、农牧局、林业局、科技局、水务局、电力局、交通局,各乡镇;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底)
第二个方面,着力解决民生事业滞后问题,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整改项目8: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重点解决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调研少、与群众沟通交流少、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意识不强等问题。目标:增强各级干部的宗旨
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措施:①组织各级干部深入一线调研,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时间不少于10天,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增强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②结合亲民爱民和群众工作站建设要求,加强群众工作站建设,发挥好群众工作站维护稳定、联系群众、扶贫济困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包困难职工、困难家庭和贫困学生“三个一”长效帮扶机制,进一步延伸拓展帮扶范围,帮扶渠道和帮扶方式,建立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帮扶考核机制,做到系列化、常态化,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牵头领导:闫志强、吕耀欣、李雄鹰;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整改时限:长期坚持)整改项目9: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保障能力,全力改善民生。重点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目标: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需求。措施:①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45元/月、990元/年。加大农村“五保户”供养力度,实现应保尽保。②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健全就业再就业培训体系,巩固“零就业”家庭就业成果,力争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人以上。③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职教中心扩建和市头村中学实验楼、郎村小学教学楼建设、东马小学搬迁任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④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完成3所乡级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面落实医疗惠民政策,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⑤高度重视老年事业发展,逐步提高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养老金标准,丰富和活跃老年文化生活。⑥进一步完善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增加经济适用房供应,扩大廉租房建设规模,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牵头领导:刘杰、贾玉兰、冯峻;责任单位:老干部局、财政局、建设局、民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卫生局;整改期限:长期坚持)
整改项目10: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增强发展软实力。重点解决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