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坚决防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现象发生。(牵头领导:闫志强、陈英民;责任单位:宣传部;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底见成效,长期坚持)
整改项目2: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发展共识。重点解决发展思路不清、工作重点不突出、产业定位和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按区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产业定位和产业布局,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措施:全面分析研究**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变样”和“按区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对接保定、科学发展、生态宜居、平安和谐的新**”活动主题,对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修改完善,对今后**产业如何定位、工业如何布局、项目如何选择,城市如何建设、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进一步研究谋划,切实加大新型工业产品加工制造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力度,加快对接保定、融入保定步伐。教育引导各单位围绕全县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修改完善本单位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确保全县总体思路尽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牵头领导:闫志强、刘峰、刘杰、李雄鹰;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底见成效,长期坚持)
整改项目3: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构筑发展支撑。重点解决传统产业大群体、小规模、能耗高、污染重、产业层次低等问题。目标:促进传统产业调整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构建东接电谷、南联汽车、西抓生态、城兴三产的发展格局。措施:①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巩固提高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加快发展三产,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②对现有传统产业深入调研,制定促进传统产业转产重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鼓励优势传统产业做大做强。③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小企业发展,为新兴产业发展预留发展空间。④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型、劳动密集型、环保节约型、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型和带动地方财力增长型的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建设项目集中区,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支撑。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景区管理,抓好柿子沟、玉皇坨等景区道路建设,鼓励发展农家游、生态游等旅游项目,加快完善配套产业,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层次,确保旅游收入实现新增长。⑥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引进一批物流产业项目,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牵头领导:刘峰、刘杰、陈英民;责任单位:农工委、农牧局、科技局、工业促进局、环保局、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旅游局、交通局,各乡镇;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底见效,长期坚持)
整改项目4:落实“工业西进”战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活力和竞争力。重点解决项目进度慢、大项目少等问题。目标: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和引进力度,落实项目建设责任,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措施:①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全市实施“工业西进”战略的机遇,抓紧谋划引进一批产业支撑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节能减排项目、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②落实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和部门分包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工作机制,下大力解决项目建设进场难、施工难等实际问题,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开工建设14个重点项目,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