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宣传策划方案 >> 正文
对福州市苍霞棚屋区搬迁新闻宣传策划三点体会

一个宣传重点,从而为整体搞好战争性报道打下坚实的
基础。
栅屋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仅苍霞棚屋区的搬
迁,前后就历时一个多月,但又分为几个阶段。7月11日
一14日为试搬迁阶段,7月15日一b月5日为正式搬迁
阶段.8月6日一15日为扫尾阶段。我们的策划就是以各
个阶段不同的重点作为主体,使新闻宣传有章法、有声
势、有力度、有后劲。
在苍霞栅屋区搬迁第一阶段%26#123;试搬迁),重点在于推
动搬迁,让群众相信市委

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此我们策划
的重点是:第一天搬迁户的追踪采访;部队、民兵、工会、
妇联、青年志愿者等大力支持拆迁户搬迁的感人事迹;台
江区、市有关部门干部深人细致做拆迁户思想工作,接受
群众现场咨询,宣传拆迁政策,进行面积核对工作的动人
情景;有关部门为“双困户”排忧解难(义务搬家.提供临
时过渡房、贴息贷款、安排廉租房),等等。同时.还从言论
上进行配台,如《“民心工程”牵动众人心》.(政府办事.我
锕放心》,《为了儿孙的明天》,《早搬、早建、早回迁》等.进
行引导。对于个别人纠集拆迁户无理取闹,企图阻挠搬迁
的负面事例.在试搬迁阶段一般不做曝光.以避免引起其
他拆迁户的疑虑,舆论上始终保护绝大多数群众的积极
45

中田地市报^2oo1年第8期
性,营造喜事新办的欢乐喜庆的良好环境。
在苍霞棚屋区搬迁第二阶段(全面搬迁).重点在于
掀起搬迁高潮。策划新闻报道重点是:第一家签订台同的
拆迁户;苍霞棚屋区改造全面动迁、分片展开,父母教育
子女、子女劝说老人顾全大局、积极搬迁的事例;第一次
拆除旧房子.平整土地,第二批、第三批拆迁户继续搬迁,
等等,同时还策划了言论标题,“心系生活条件困难的群
众,“实事实办”,“栅改政策谈”.“邻帮邻、一片心,公
开,公平,公正”,宣传中突出算细账,讲政策,从政策、服
务等来推动搬迁。
在苍霞棚屋区搬迁第三阶段(搬迁扫尾】.也是攻坚
阶段.重点在于促使困难户、观望者和钉子户按时搬迁,
井转^新区建设宣传。我们策划的重点:一是围绕“面向
新世纪,[找文章到☆-cnwmz.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cnwmz.com=站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
建设新家园”的主题.采访住房代表投票房屋设
计方案的情况,具体介绍规划设计方案的特点、优点;新
苍霞打下第一根桩,等等。二是具体分析未搬迁户各类型
情况,如产权不明,产权纠纷,业主带租户,家境困难无过
渡房等。此外,选取一些单位、企业为了顾全大局,克服各
种困难,做好搬迁工作;一些搬迁户克服过渡房困难、解
决产权纠纷后及时搬迁等进行典型报道。三是一些钉子
户的处理。对钉子户集中曝光,个别搬迁户无理取闹,横
竖就是不肯搬,对此,要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集中兵力,
对其不台情理的现象进行曝光,对于进^法律程序调解
的钉子户,根据法院判决的结果,进行报道,使钉子户看
到无理取闹不仅舆论上得不到支持,而且法律上也占不
到便宜。
这些策划以重点突出、内容翔实、操作性强、层次分
明.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媒体的欢迎,发挥了良好的作
用。
三、针对疑点,及时提醒.帮忙不添乱.是策划实施的
保证
新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新闻宣传策划之我见
       房地产策划队伍现状问题及建议
       父亲节活动策划总结
       房产公司营销策划部文案个人总结
       影视策划总结
       学习贯彻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
       小学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ktv万圣节活动策划方案
       决战四季度活动策划方案
       器乐社大型音乐会策划书
     
    宣传部作风建设管理讲话
    水利局工会计划
    医生爱岗敬业演讲稿
    200年司法行政报告
    金融系统创建青年文明号经验交流…
    机务段工会计划
    处理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
    消防支队领导党委会议讲话
    全民创业表彰大会上典型发言
    检察机关论文我国检察机关国家机…
    广州市参加国际花园城市评选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漳州
    滁州市粮食局总结和安排
    霸州市旅游局干部职工守则
    郑州市气象局行政审批人员守
    滁州市商务局直属机关党委党
    苏州市实验小学幼儿园计划
    [图文]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
    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
    锦州市年建筑安全生产计划
    宣传策划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