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宣传策划方案 >> 正文
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规划方案

化。在硬件上,所有学校在技术装备、校园环境等方面都是一流的水准,将凸显数字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艺术校园的特色。
    (二)内涵发展一流
    在内涵发展方面,一是近两年我区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全市主城区的平均水平,再经过两到三年达到**“第一方阵”的水平。二是提高办学水平。推行小班化教育,努力扩大办学规模。积极与名校合作办学,快速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同时创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4所、市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8所,省、市级示范园达标率40%,市级标准园达标率100%,适龄幼儿入园率100%;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小学全部达到省、市实验小学标准,初中全部达到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标准;全面普及12年基础教育,创建1-2所四星级高中、一批社会公认的品牌学校。三是凸显学校办学特色,鼓励学校特色创建,深化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校一品”。四是创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到“十一五”中后期,我区达到《**市区县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三)师资队伍一流
    按照《**区教育局“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制订出台《**区教育系统“人才孵化工程”培训方案》,引培并举,打造名师群体。建设一支高素质校长队伍,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骨干校长,使全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年轻干部比例有较大提高,35岁左右的校领导占全区中小学校长队伍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本科生、研究生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造就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满足教育教学一线需要的教师队伍,通过培养、引进,建设一支省、市级名、特、优教师充裕的师资队伍。幼儿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95%以上,本科学历达标率15%以上;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95%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达4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85%;职校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90%,“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8%以上的初中教师、12%以上的高中教师、15%以上的职校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结合布局调整和新建校建立,对原有的师资队伍进行资源重组,通过竞争上岗、公选、优选、优编等形式选好配强新建学校领导班子及教师队伍,确保新建学校高起点发展。
到“十一五”末,我区特级教师将达到20人、市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达到30人、市青优达到100人,市名校长达到5人,同时建设200人以上的区学科带头人、区青优队伍。
    (四)教育服务一流
    教育服务于新城建设与发展,为满足居民教育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为丰富新区文化内涵、提升人气提供支撑,使教育成为拉动**发展的有力杠杆。大力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特殊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探索新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办学模式,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学校为支撑、各社区学习点为基础、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网络。积极扶持特殊教育,建立扶困助学机制,切实依法保障残疾学龄人口、特困生和外来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三、保障措施
    (一)把握大局,科学发展,始终坚持“四项原则”
    1、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原则。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校结对帮扶活动策划方案
       保护环境时装秀策划方案
       某医院十二五纲要
       公司周年庆典策划方案
       中学星光工程评选方案
       公司开业庆典策划方案
       学校开展创先争优企划方案
       迎中秋庆国庆促销宣传方案
       200评选文明诚信经营户实施方案
       浅谈品牌形象宣传策划明细
     
    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年建设论文
    畜牧信息化调查
    市领导检察院报告
    物业护卫年终总结
    乡镇和改进反邪教宣传教育安排意…
    卫生局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委员会党建…
    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乡镇
    在县领导国资监管会议讲话
    党性分析材料工商联
    学前一年义务教育工作方案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校园中医常识教育活动方案
    群众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工作报告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工作方案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宣传策划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