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期限:09年年底完成
(二)关于发展思路和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重点解决:乡党委班子成员谋求发展、创新发展的能力有限和水平不高,全乡经济发展还存在产业结合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不明显、畜牧业和林业产业在全乡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偏低;规模养殖、特色养殖还处在起步阶段;民俗文化旅游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规划,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形成配套的产业体系等问题。
整改措施:创新工作方式,理清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业,在推进设施农业上有新突破。把设施农业温棚项目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乡机关党员干部承包村,村支书、村主任承包设施农业建设问题较多的社,班子成员和党员承包阻力大的农户的“三包责任制”,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党员评议、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三年后全乡温棚建设达到600座,逐步解决好温棚用水、用电问题;积极在温棚生产基地中培育党组织;培育5名经纪人,促进产业后续管理;对乡农村经济社会服务中心职工进行种植技术和市场运作培训,提高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强化技术跟踪指导;提高经营质量与经营效益,打造万元棚120座,其余温棚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带动和影响群众通过发展新型产业脱贫致富,使全乡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3%。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在推进畜牧业生产上有新举措。针对目前我乡养殖规模小、效益差、群众养殖观念仍停留在“养猪为过年”的传统饲养方式的现实问题,以现有的鑫源獭兔养殖场为龙头,建立以塘拉村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特色獭兔养殖基地4个,积极探索企业带农户的发展路子,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和服务力度,三年内使100只以上养殖户达到500户,把獭兔养殖产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建立昝扎、卡子规模养猪基地,重点扶持1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30户;建立龙一、龙二村牛羊贩运育肥基地,积极协调贴息贷款支持,充分发挥畜牧中心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作用。不断创新发展规模养殖合作组织,重点扶持适度规模牛羊贩运户15户,使畜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突破40%。三是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在推进旅游业发展上有新进展。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发展民俗旅游接待上狠下功夫,充分挖掘和利用民俗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参观考察、技能培训、协调贷款等方式在****、塘拉、姚马三个村重点扶持民俗旅游接待户,三年内达到50户,并积极与县旅游局、招商局联系协调,争得支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落户于我乡的民俗旅游业,使我乡的民俗旅游业逐步形成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型主导产业,使旅游业收入每年以13%的速度递增。
责任领导:王永兴 麻守文 张忠莲 许发芳
责任单位:乡党委、政府、乡社会经济服务中心、乡畜牧服务中心
整改期限:2011年12月前完成
(三)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重点解决:一是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二是村级班子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三是林木管护不力,河道采砂严重的问题。
整改措施:1、针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建立和完善乡村两级排调网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