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各村党支部对所有流动党员应建立档案,做到“八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流入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缴纳情况,掌握平时学习情况,掌握思想动态。
2、确定专人联系。基层党支部应指定一名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支部委员对本支部的流动党员实行包干制,每人包干联系一片,从而形成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人—流动党员的管理链。
3、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制度。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4、加强教育培训。流动党员教育应坚持“实际、实在、实用”的原则,不断拓宽培训教育渠道。一是行前教育。在党员外出前,利用办理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党员活动证、接转组织关系等时机,对其进行党风党纪、遵纪守法等教育。二是邮寄教育。各村党支部要确定流动党员联络员,负责把党课教材、党报党刊以及党员电教片等学习资料寄发给外出流动党员,组织党员自我教育。三是补课教育。各村党支部应抓住流动党员在重大节日回家的时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对他们进行补课培训。
(四)利用有利优势,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
针对外出流动党员见识多、交际广、信息灵等优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有所作为原则,积极引导他们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家乡经济发展献策献力,为乡亲外出务工介绍就业。
1、落实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
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信息多、观念新的特点,每年结合实际制定一个详细的流动党员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印发《流动党员须知》、《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形式发到每一个流动党员手中。既要求他们在外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又要鼓励他们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经验回乡发展,党组织每年都应借流动党员春节回乡等适当的时机,召开党员座谈会,与流动党员心交心,听他们介绍先进经验,提出发展本地经济的参考建议,配合家乡拓宽发展经济的路子,带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
2、大力开展党员“双带”活动。基层党组织应通过一定的载体,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建立外出党员联系制度,即根据每个流动党员的不同情况,采取“1+1”或“1+2”的形式,使他们与家乡的贫困党员结成对子,充分利用流动党员信息灵、有一定技术专长等优势,带领家乡党员群众在家创业或介绍外出就业,从而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五)拓宽党员发展渠道,实行“异地培养,本地发展”。
针对农村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的实际,为拓宽党员发展工作的视野,“涵养水源”,我们应在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中实行“异地培养、本地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即由户籍地党支部和流动党支部共同对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进行培养教育,并对其中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具体的程序为:
1、流动党支部主动选苗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