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建党节活动 >> 正文
电业局党委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教育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步骤,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形式新颖、组织严密。
    ㈡组织实施阶段。时间:4月30日-11月30日
    1、抓好学习教育。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精选学习内容,分层次制订学习计划,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本单位干部、党员和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之中。学习可采取集中学习、集中辅导和自学等多种方式。在学习中,各单位要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学习教育活动与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章》活动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出版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辅导》(人民出版社)、《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为主要教材,认真组织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及中央、自治区、电力公司领导

同志关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广大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充分认识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2、开展载体活动。创新载体是提高学习教育活动效果的有效手段,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结合实际设计载体活动,将学习教育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蒙电服务进万家工程”活动、“树形象、创先进”活动、“爱国守法”教育活动相融合,努力创新形式、创新方法,通过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座谈讨论、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广大青年职工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的主体,局团委要组织广大青年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电业工会要配合局党委把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按照上级工会要求,在全局扎实开展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主题活动。
    3、建立长效机制。在活动中,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注重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把强化教育与制度建设、评价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对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同时局党委还将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开展“十佳爱岗敬业职工”与“电力服务明星”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㈢总结考核阶段。时间:12月1日-12月20日
    12月初,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通过开展回头看活动,自查自纠,查缺补漏,提出整改方案,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和下一年度的工作思路通过oa办公系统于12月20日前上报局党委宣传部。
    六、工作要求
    ㈠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镇党委创建六个好目标方案
       乡镇党委换届总体方案
       乡镇党委换届选举方案
       建党85周年庆七一活动方案
       政协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案
       镇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方案
       法院贯彻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方…
       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方案
       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组织方案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方案
     
    医院建院60周年庆典大会主持词
    大酒店保安部年终总结
    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
    婚礼上来宾致词
    校长五年级家长会讲话稿
    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讲话
    幼儿园中班庆元旦亲子文娱活动汇…
    如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反腐…
    小品偶遇
    技术专业金工实习报告
    林业局年度工作报告
    林业局督查工作汇报
    农业局打非治违整治工作意见
    农业局做好农产品质量工作意
    局党委半年工作总结
    局党委半年工作总结
    局党组年终工作计划
    畜牧局党员教育活动方案
    审计局党风廉政纪监情况报告
    市林业局年度发展计划
    建党节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