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建党节活动 >> 正文
电业局党委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要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在常抓不懈中扎实推进,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此,局党委决定从2008年4月开始,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分层次、有重点、多形式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在做好宣传发动的基础上,2008年重点组织学习前四句话“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2008年学习后四句话“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㈡总体目标:要通过组织全局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不断加深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集中解决在行为习惯和社会风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增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着力教育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掌握精湛的职业技能,遵守严格的职业纪律,形成规范的职业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使广大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思想上有新进步,境界上有新提高,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起色,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从而自觉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道德追求和生活方式,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新风尚,成为不断提升和优化**电力的社会品牌形象的内在动力,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局蔚然成风,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㈢活动主题:“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扬**电力新风尚”。
    五、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我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分为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核三个阶段进行。今年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㈠宣传动员阶段。时间:4月10日-4月30日
    1、做好

思想发动。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迅速行动起来,通过中心组学习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和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做好本单位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教育引导与思想发动工作,使每个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及目地,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着力营造氛围。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的目地、意义、作用和内涵,在局域网上开辟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专栏,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领导的讲话、文件精神和理论文章,反馈工作动态,交流经验做法,组织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开展讨论,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荣辱人人皆知、深入人心。为了推进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二季度局党委宣传部将在全局组织开展供电职工规范化服务知识竞赛与十佳爱岗敬业职工和服务明星巡回演讲会。
    3、制订措施方案。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多形式抓好活动开展,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社会主义荣辱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镇党委创建六个好目标方案
       乡镇党委换届总体方案
       乡镇党委换届选举方案
       建党85周年庆七一活动方案
       政协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案
       镇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方案
       法院贯彻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方…
       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方案
       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组织方案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方案
     
    医院建院60周年庆典大会主持词
    大酒店保安部年终总结
    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
    婚礼上来宾致词
    校长五年级家长会讲话稿
    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讲话
    幼儿园中班庆元旦亲子文娱活动汇…
    如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反腐…
    小品偶遇
    技术专业金工实习报告
    林业局年度工作报告
    林业局督查工作汇报
    农业局打非治违整治工作意见
    农业局做好农产品质量工作意
    局党委半年工作总结
    局党委半年工作总结
    局党组年终工作计划
    畜牧局党员教育活动方案
    审计局党风廉政纪监情况报告
    市林业局年度发展计划
    建党节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