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监控方案 >> 正文
供电局安防监控设计方案

变电站、燃煤系统、传输系统、冷却系统等的实时监视和防火防盗问题。需要一套稳定可靠的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来辅助管理电厂的正常运行。
  •中心
  控制中心与图像监控共用控制主机及键盘,通过键盘对前端设备进行布/撤防,在布防期间,若发生非法入侵,键盘显示具体报警点,同时键盘和警号开始报警,并联动厂区监控系统,显示现场图像,并予以记录。
  
  周界报警特点
  
  反应迅速:接警时间极短,报警控制控制器检测到报警信号后,在0.5s内即可将报警信息进行显示和记录。
  
  报警联动:报警时,系统报警可实现与闭路监控系统的联动,对报警点情况进行记录。并把该报警区域的图像联动显示在电视墙上。
  
  图像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现代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者可以通过最易接受的信息方式—图像和声音获取现场情况,具有实时影象、真实反映监控区域的特点;通过多点布控,达到全面监控功能,弥补了人员巡查顾此失彼的缺陷,与录像系统配套,实现自动长期全面监控效果;在电力各个部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监视系统为厂区物资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同时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可以直观地掌握现场情况和记录事件事实,及时发现并避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通过录像设备进行记录取证,还为厂区的安全与管理提供事实依据。
  
  系统采用了技术先进的数字化网络监控主机,该设备集成了多画面处理显示,视频丢失检测、图像压缩编码/解码、数字录像/即时回放、影像资料管理、资料备份、还原、云台/镜头控制等多种功能,可满足现代化厂区监视录像的全面功能要求;可取代传统模拟录像系统中的多画面处理器、长时间录像机(录像带)设备,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长期管理、维护费用低,代表安防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
  
  图像监控设计依据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70-94
  
  •建筑平面图
  
  图像监控设计思想
  
  在安全防范领域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system)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可以及时地传送活动图像信息,并通过录像设备进行记录取证。目前,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己在现代化厂区被广泛使用。在安保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jgj/t16-92第16.1.2条规定“闭路应用电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优良的原则”,其相应的“条文说明”更明确指出,要求系统“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国家标准虽然预见到“控制技术和联网接续设备的发展”,提倡“使用由微机控制的视频切换汇接器,或在大系统中采用矩阵连接网络”。但是近几年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闭路应用电视系统摄像、传输、显示、控制四大部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千兆以太网和超大容量磁盘存贮技术应用于闭路电视系统,正日益受到重视。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型数字多媒体系统,称为数字闭路应用电视系统,以其扩展空前灵活、摄像机安装位置极其随意、图像存储全部数字化、录像回放无需倒带快速方便、监控功能更加丰富完善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小区安防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安防监控设计方案
       安防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交通监控系统运行改造方案
       污水处理厂安防监控系统方案
       城市安防监控系统方案
       自动化监控系统改造方案
       变频器远程监控改造方案
       网络监控方案
       连锁店远程网络监控方案
     
    先进税务所申报材料
    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县教育局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总结
    党员责任追究制度
    教体局代表会议工作报告
    200街道暑期实践活动总结
    市煤炭循环经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领导在邮电系统工作会上的发言
    区检察院申报合格职工之家材料
    国旗下讲话人生理想的树立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供电单位工作总结
    搞好优质服务打造供电品牌
    为大工业营造良好供电环境
    广电局发展解放思想交流材料
    安监局安全经营交流材料
    食监局安全监管交流材料
    工商局安全监管交流材料
    安监局安全生产交流材料
    质监局安全服务整治方案
    监控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