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交通流量qm的大小和车道宽度w、交通状况、视距、坡度等条件有关。当不考虑转弯、视距、坡度等因素时,国际上通常按下述r·金伯公式计算饱和交通流量qm = 196 × w2 - 979 × w + 2964 [辆/小时]
常见的车道宽度和饱和交通流量的关系,如下所示。
车道宽度[米]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饱和交通流量qm[辆/小时]
1,791
1,868 1,980 2,127 2,310 2,258 2,781 3,069
当交通环境良好时,取值可以高于上述标准值,反之则应该低于上述标准值。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交通状态,著名英国学者韦伯斯特提出了关于交通流量的折算系数概念。从此,交通流量不再是简单的不论车辆大小的纯数量概念,而是将非标准车型折算成标准车型后的标准交通流量,计算单位为[标准量/小时](pcu/h),通常简称为流量,计算单位为[量/小时]。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
在我国,折算系数的取值通常如下表所示。和上述饱和交通流量一样,根据不同的交通条件,也应该不断加以修正,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车辆类型
小客车
大客车 小货车 大货车 拖挂车 摩托车
折算系数
1.00
2.25 1.15 1.48 2.34 0.33
3.及时发布各种提示信息和指示信息
采用先进的能遥控显示中、西文字符的点阵信息牌,自动或者人工发布各种交通信息和提示信息,例如相关路段和交通节点的交通饱和度(阻塞、拥挤、畅通)等提示信息和限速、关闭匝道等指示信息。
国内外长期实践经验表明,在路程较短、设施优良、对象单纯、难以迂回的立体型大桥交通中,没有必要采用在平面交叉路口或者高速公路中常用的交通控制方法对匝道或者干道进行交通控制,过去曾经企图使用交通信号灯、可变限速板强制调节交通流的方法,效果不好,是一个经验教训。因为,一旦大桥遇到诸如保卫任务、交通事件等紧急情况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派遣警力或者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置。
交通学者、交通工程师以及众多外国专家一致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就是说,无条件地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的交通节点的交通饱和度、交通事件等交通信息,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