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电侵入波
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它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电磁感应
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络时,在雷击落实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以致损坏、损毁设备。静电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束缚电荷。这种感应电荷在低压架空线路上可达100kv 静电电位,信号线路上可40-60kv 静电电位,一旦雷云放电后,束缚电荷迅速扩散,即引起感应雷击。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引发的雷击现象均称为感应雷,又称二次雷。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烈,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有统计显示,感应雷击约占现代雷击事故的80%以上。
地电位反击
直击雷防护装置(避雷针)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在它的引下线、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产生非常高的瞬时电压,对周围与它们*得近却又没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引起的电击就是地电位反击。这种反击不仅足以损坏电器和设备,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火灾爆炸事故。
结合上述的分析,对于各现场所辖的室外监控点,考虑到其均在室外工作,从系统的稳定及安全角度考虑,在本设计方案中,对于每一个室外监控点,均考虑防雷处理,并且在前端及控制中心内,实行双向防雷处理。对于一体化球型监控点,从防雷的严密性角度考虑,对其实行三重防雷处理,一是对其供电线路进行防雷处理、二是对其视频传输部分进行防雷处理、三是对球型摄像机的485控制线路进行防雷处理;对于固定监控点,对其实行两重防雷处理,一是供电线路的防雷处理、二是视频传输线路的防雷处理,从而为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防雷手段
a、同轴电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传输电缆的两端线路接口防护及传输电缆自身的保护;
b、双绞线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双绞线接口防护;
c、光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光缆自身屏蔽铠层及加强筋的防护;
4.3.1.5 供电系统:摄像机的常用电源伏值为12v或24v的低压交直流电源,线路的压降损耗比较明显,因此应尽量避免线路远距离传输,而导致压降过大,造成摄象机的工作性能不稳定或图像质量受到影响。由于快球一体化摄像机消耗的电流较大,应采用直接220vac供电到前端摄像机处,然后再使用变压设备降低到工作电压24vac供电。
因此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现有通信配电线路管道、道路用电的配电资源、工程施工、取电的便利等因素,本方案考虑采用分布式就近分片集中供电模式:分布式就近分片集中供电模式。片区大小可以是一个监控点,也可以是靠近的几个监控点组成,片区汇聚点具体位置及覆盖区域(即多少监控点)依据现场查勘来定。原道路配电、公共照明有冗余的点,并能负荷片区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