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1.1 前端监控点:摄像部分是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根据整个治安电子防控工程建设的要求,对于一般监控点,为满足24小时监控需要采用红外摄像机,个别交通治安枢纽要道以及监控范围较广的场所则采用一体化智能快球。
全方位监控点:采用彩色/黑白一体化智能室外球型摄像机(注意:建议选用水平转动速度在1800/s以上的变速高速智能快球),分辨率480线以上,270倍变焦,水平转动速度在0-150/s变速,128个预置位;可以在白天或光线好的情况下输出彩色图像,在光照不好或晚上星光的情况下自动转换为黑白图像,从而在不同情况下,在控制中心均能够看的清楚现场情况;根据一体化智能球型摄像机监控的具体场景,能够依托智能球机的预置位功能,设置若干个预置点,从而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快速的将摄像机切换到事发现场,从而及时了解现场发生的情况。
4.3.1.2 传输系统:基于各摄像点的分散以及复杂的地形,我们采用汇接局集中传输的模式来对前端绝大部分摄像点进行视频与控制信号的传输,即在各个社区监控中心范围内,以小片区域(半径不大于400米的圆形区域)划分各个摄像点,把就近的几个摄像机的视频点通过同轴电缆集中传输到某个汇接局,然后在汇接局,通过一路或者多路数字单模光端机,把附近区域的摄像点通过光纤集中统一传输到相应的社区监控中心或派出所监控中心。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整体系统的建设成本,而且集中传输模式便于管理与维护,考虑光纤传输的特点,视频图像质量及稳定性均达到视频点对点的传输要求和优势。
4.3.1.3 派出所监控分中心:在派出所分控中心内,根据具体的各前端监控点的数量及派出所分控中心内的查看及管理要求,设置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各前端监控点的信号(视频信号、报警信号)进入控制室后接入到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中,同时输出显示到相关的显示设备上,从而完成现场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的系统组建。
4.3.1.4 防雷系统:作为“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其负责了整个城市治安防范的功能,因而其自身的安全性也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问题。现代的安防监控产品均系微电子化产品,这些监控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这就使得监控系统设备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破坏,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安全方面的风险。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提供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我们首先应准确了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进而,准确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的雷击过电压的入侵途径。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防雷保护装置,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合理布放,明确屏蔽及接地方式,方可给出准确的、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安防监控系统的抗雷击过电压干扰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
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
直击雷
a、雷电直接击中露天的摄像机上,直接损毁设备;
b、雷电直接击在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损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