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
>首诊急救医师,必须承担首诊的责任,不得拖延、推诿。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社会急救医疗问题的投诉。
卫生行政部门接受投诉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意见,并将结果通知投诉人。
第十八条 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价格、财政部门核定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标准进行收费,收费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接受急救医疗的急、危、重伤病员或其所在单位,应当按规定缴纳急救医疗费用。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急救医疗费用不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定点医疗的限制。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取消其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医疗机构资格:
(一)不按规定配备符合条件的社会急救医护人员;
(二)不按规定配置急救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
(三)不实行急救医师首诊负责制度和24小时应诊制度;
(四)不按规定建立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 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可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服从统一调度、指挥;
(二)不接受转送的急、危、重伤病员;
(三)不执行统计报告制度;
(四)不按规定时间出车;
(五)动用值班急救车执行非急救任务。
第二十一条 对急救医疗呼救专用电话进行干扰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医疗机构不按规定收费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三条 急救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延误急、危、重伤病员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