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管理办法 >> 正文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明确责任,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及本办法。
  第三条 *市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市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区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卫生、医药、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第四条 行业、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本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对举报者实行保护。
  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予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用户、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向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申诉、举报;有权就因产品质量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向生产者、销售者提出赔偿要求。
 第二章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七条 生产者、销售者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对产品在使用性能上存在的瑕疵必须作出说明;
  (三)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八条 产品(含进口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应予以标明;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第九条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第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伪称产地、不得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和认证标志、名优标志、条形码等。

  产品标识的印刷者在承印、制作产品标识时,应当查验有关证明,不得印制虚假的产品标识。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提供场地、设施、工具、运输等条件。

  第十二条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十三条 销售者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有关标识。

  第十四条 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不得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

  第十五条 销售者销售的进口产品,必须具有合法的进货手续,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有中文说明。

  
第三章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危及人体健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蔬菜基地建设保护管理办法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
       摩托车专用车管理办法
       教育行政机关党员先进性管理办法
       建设局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供电局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办法
       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
     
    财政局领导年末述职报告
    巴豆醛氧化制备巴豆酸研究论文
    全区发展民营经济暨表彰会议讲话
    群策群力抓整治齐抓共管保安全
    民政局强化安全教育完善讲话
    总结暨表彰大会讲话
    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市物价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总…
    刘积福领导干部会讲话
    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工作意
    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意见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意见
    加强农产品监管工作意见
    工业生产和运行质量提升工作
    促进质量振兴工作意见
    供销社促进农产品流通工作方
    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
    抓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
    管理办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