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管理办法 >> 正文
省地质勘查局公文处理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审批公文,审批人应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审批时间。

第二十一条局、办公室的发文签发后,由办公室登记编号,确定缓急级别,递文印室打印,同时通知拟稿人。文印室要根据公文的紧急程度和时间要求安排打印。公文清样打好后,文印室要及时通知拟稿人校对,校对时使用统一的校对符号。公文清样校对无误,必须由校对人签字才能制印。对打印好的公文要及时到办公室盖章、存档,并由办文单位自行封发。

处室(部门)发文,由处室(部门)领导签发的,在签批后,送办公室,由办公室再把关、签字后,送文印室或自行打印。

二十二条上级机关的秘密公文,除绝密和注明不准翻印的以外,经局领导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可以翻印。翻印时,要注明翻印的机关、时间、份数或印发范围。从机要室领取的文件、刊物,一般不得翻印复制。

传递秘密公文,必须采取保密措施,确保安全。

第五章收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收文办理一般包括传递、签收、登记、分办、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等程序。

第二十四条办公室文书负责局、办收文、信件启封、登记、分发。收到上级或下级的公文后,办公室领导应根据文件内容和紧急程度及时提出拟办意见,送有关局领导批示,根据领导批示转有关处室(部门)办理;或直接批交有关处室(部门)办理;紧急公文,应当提出办理时限。

处室(部门)收到公文后,应视公文情况办理或送局办公室分批。

第二十五条公文运转程序和办法。送领导传阅的文件,按规定的阅读范围送阅,不得随意扩大传阅范围。公文都要经办公室直接传递,领导和领导,领导和处室(部门),处室(部门)和处室(部门)之间都不要横传公文。

局办公室要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按下列办法做好公文运转工作。

(一)循序渐进运转:即传阅文件按领导或处室(部门)排列的顺序从上到下传阅;需领导指示的文件,按顺序从最后一位领导开始阅批。

(二)按业务分管路线运转:将文件送分管业务领导批示后,送业务处室(部门)办理,从业务处室(部门)返回后,再报领导批准或签发。

(三)一步到位运转:办公室直接将文件分批到业务处室(部门),由处室(部门)直接处理答复,或提出处理意见,或拟好答复文稿,报领导批准或签发。

第二十六条公文承办处室(部门)应当抓紧办理不得延误、推诿。对不属于本处室(部门)职权范围或者不适宜由本处室(部门)办理的,应当迅速退回办公室并说明情况,由几个承办处室(部门)共同办理的公文,主办处室(部门)要主动与协办处室(部门)研究办理。

第二十七条送领导人批示或者交有关处室(部门)办理的公文,局办公室要负责及时催办、查办。

对上级机关有时限要求办理的公文,要按时限要求办理;对需要几个处室(部门)阅知或办理的公文,要尽快传阅、办理,不得拖压。

对局属单位需要批复的公文,急事要急复,一般事项要在一周内批复。

局办公室和处室(部门)文书人员要认真记录,掌握有时限要求的公文和领导批交办事项的办理情况,及时催办、查办。

第六章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

第三十条公文办理完毕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电报随同文件一起立卷。

第三十一条公文立卷应以本机关形成的文件为重点。应根据公文的特征、相互关系和保存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剧团表演演员管理办法
       健身房器材使用管理办法
       销售业务员通信管理办法
       煤炭运输公司内部管理办法
       建筑单位外来施工员工管理办法
       学生模拟运营公司管理办法
       医院实验室废弃品管理办法
       机关单位干部读网管理办法
       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办法
       医院护士长管理办法
     
    创建iso4000国家示范区情况汇报
    也说答案是多样交流
    公文写作方法概述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操作指南
    电气设备维护检修协议
    城市街道开展服务教育发展方案
    迎新春联欢晚会串词
    领导讲话人口与计划生育会议讲话
    县长政法教育讲话
    林业行政执法方案
    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意见
    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
    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指导意见
    关于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汇报
    中南地质勘查院经营治理暂行
    民政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民政局加强地质灾害整治方案
    国土局强化地质灾害整治方案
    国土局防范地质灾害整治方案
    管理办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