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都一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寥若晨星。四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我县的教师队伍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仍有个别教师素质差, 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和相应的业务工作能力,又不肯于钻研,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通过改革,建立新的机制,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破除阻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壁垒。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政策性强,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突出重点,周密布署,稳步推进。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做好中小学校教职工的编制核定工作。核定编制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尽快将编制核定到校。按照省下发的《黑龙江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并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本着精简高效、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教育层次、区域、布局、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学生数、班额和教职工工作量等情况,提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草案,经批准后逐校落实人员编制。 二要严格编制管理。通过定编、定岗、定员,精简和压缩非教学人员、代课人员,清理超编人员。中小学不得超编聘用人员,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借用中小学教职员工。同时,要从实际出发,保证学生入学、控制辍学、开满学时,把教职工满负荷工作量作为核定编制工作成效的重要检验标准。要充分考虑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山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等特点,保证这些学校的编制需要,确保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三要实行编制的动态管理。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每年的学生入学数和毕业生数都在变化,学校规模也因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原因在相应变化。因此,编制管理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一核到底。要根据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编制,保证必要的教学工作。
2、要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重在制度创新,机制重建,对事不对人,是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搞得好不好、公不公,不仅影响上岗人员的质量,还涉及到社会稳定问题。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一要将推行教师聘用制作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聘用工作是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要依据政策,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集中解决“人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等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用人新机制。二要将科学设岗与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相结合。核编、设岗和定员工作要统筹考虑,各校要在下达的编制数额内,结合本校实际,合理确定教师、教辅和工勤人员的结构和数量。岗位的设置要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应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尽量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岗位,可以按照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的原则,设置学校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的岗位。三要在选人用人方式上全面推行竞争上岗。通过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等方式,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尤其要注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坚决防止个别人暗箱操作。四要实行合同管理。打破用人上的终身制,建立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契约关系,合同内容要明确聘期内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相应待遇,按要求进行实绩考核,定期聘用,打破用人上的终身制。
3、要建立与完善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符合中小学校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是实行教师聘用制度的重要保障,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大力推行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