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方面全面创新,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国产工程机械水平,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老大的徐工集团,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第一,运行制度创新。
美国《幸福》杂志每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成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我国也有较多企业提出了要进入世界500强的发展目标。对传统工业企业而言,集团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是提高竞争力、加快实现这一目标的较好的运行模式。国际工程机械大公司如卡特彼勒、小松等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投资决策、利润和成本中心的三个层次的内部运行管理体制。企业集团作为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形成以产权关系为联结纽带、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是快速发展的基础。徐工集团实行集团化运行体制的发展模式,走在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在1989年组建之初,就将三个核心主机产品企业和一个科研开发机构取消法人成立集团公司,通过产品协作配套等关系控制其他基础零部件企业,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后,形成了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了集团化的运行体制。
母公司是集团的战略规划和投资中心。研究制定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战略性投资,从事资本运作,行使集中的、全局的、综合性的管理职能。
产业子公司是集团的利润中心。母公司以控股、参股等形式,控制和指导子公司的发展。子公司在集团的统一规划下,负责各自产业、产品范围内的发展规划、科研开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产品营销等。
产业子公司的下属工厂是集团的成本中心。主要职责是组织产品生产、成本控制、质量保证等。
通过企业组织体制的改造,完善和发展了徐工集团内部工程机械主机和基础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巩固提高了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基础件产品的外配套率达到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