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管理先进模式,关键是如何将我国的国企党建工作与之结合,在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同时,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努力克服弊端,完善制度。这个结合点正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可能性。
其四,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党建工作的定位。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指出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果发生积极作用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西方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指出,私有化和竞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最佳福利模式,集体、共有可以创造出更大地福利,但前提是人的行为要得到很好的统一。两者的思想结合到我们现实的国有企业中就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必需,而且在经济上也可以保证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当前,中央提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原则下,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实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但这并表明企业可以不要党的领导,国有企业党组织没有作用、没有地位。事实上,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大有可为。一是可以在保证、支持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二是可以在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上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可以承担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约束企业行为和保护职工根本权益的任务;四是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调整职工心态、保持企业稳定的积极作用。
其五,党对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思路。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措施。1989年8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1990年12月,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问题。1997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从9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会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及企业党的工作作出了部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探索,提出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等等。
二、企业在探索中的具体做法和反映出的实际问题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加快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对新时期党建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在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中,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办法,有的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党组织定位,保证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些省属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制定了企业党组织职能定位制度,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改良。通过制度建设,首先明确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即发挥“把握方向、保驾护航、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