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 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
建立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是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促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而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为在党内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更好地使党员坚持经常性学习,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标要求
1.强化学习理念。要通过建立和坚持学习制度,使党员树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理念,在学习态度与方法上实现根本转变:即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从过去学业务知识为主转变为业务知识与人文科学兼学;从过去以应付考试、单纯追求分数为主转变为以提高素质、指导工作为主。
2.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真学,就是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努力掌握理论和专业知识;真信,就是真心相信科学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运用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一专多能,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不仅要努力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各门学科,做到一专多能,使自己不但在思想政治觉悟上高于一般群众,而且要在文化修养、业务技能和工作业绩上高于一般群众,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党员干部做学习的表率。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比
普通党员多学一点、学好一点,而且要进一步端正学风,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实践上成为党员的表率;在边学边整边改、促进主观世界改造上成为党员的表率;在继承和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发展上成为党员的表率。
5.在学习效果上注重结果。衡量党员学习成效之大小,不仅要看听了多少课,读了多少书,参加了多少次学习,而且要看学习是否真正投入,能否入脑入心,能否反馈质疑。同时要看各项任务的完成,多种困难问题的解决,效益效率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是否形成了新理念,产生了新思路、新方法。
二、学习内容
1.党的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现、党史党建及党的基本知识。
2.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党章、党的重要会议文件、重要决议和决定、党的纪律及规章制度、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等。
3.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一五”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事政治、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目标、要求等。
4.经济、法律和业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岗位业务知识。
5.管理科学:经济管理、人才管理、公共管理、领导艺术与方法。
6.省情民情:历史、地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民情风俗。
三、学习形式
1.上好党课。根据一定时期的中心学习内容,安排上级领导或专家学者做集中学习辅导。党课辅导要注重启发式,努力做倒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吸引力。
2.集中学习和讨论。支部或党小组组织党员进行集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