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档案管理制度 >> 正文
市档案奖励试行办法

九) 依法治档案等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以及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
  (十) 档案工作整体水平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
  (十一) 向国家捐赠重要或珍贵档案的。
  (十二) 在突发事件中保护档案表现特别突出的。
  第六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者,由市档案局和市人事局联合奖励:
  (一) 档案收集、征集工作的理论研究,获得省档案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以上等级奖励,或在省内外有很大影响,并取得很大社会效益的。
  采取科学地收集、征集方法,形成合理的、具体地方或部门特色的档案馆室结构,达到市内先进水平的。
  (二) 档案整理工作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在省内外有很大影响,对档案整理工作有很大指导作用的。档案的具体整理工作,达到市内先进水平的。
  (三) 档案保护技术的虫霉防治,温湿度控制,档案库房改造,档案修裱、复制,字迹褪变防治、恢复等方面,获得省档案科技进行奖三等奖及以上等级奖励,或引进、推广、应用新成果,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档案保护工作达到市内先进水平的。
  (四)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理论研究,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加工整理的档案信息,有很大实用价值,对管理或经济建设等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手段,创造经济效益一次性达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或年创经济效益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的。
  (五) 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理论研究,获得省档案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以上等级奖励,或取得的成果达到省级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的。
  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达到市内先进水平或省内行业先进水平的。
  (六) 档案学研究取得成果,对档案学理论建设有很大贡献,或其成果被广泛引用,或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或获得省档案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以上等级奖励的。
  (七) 档案教育、宣传成绩显著,或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
  (八) 档案工作其他应用技术的研究以及国家档案事业的体制与组织、管理的研究,获得省档案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以上等级奖励,或获得的成果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
  (九) 依法治档案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以及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在省内外有很大影响的。
  (十) 档案工作整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
  (十一) 将较重要或较珍贵档案捐赠给国家的。
  (十二) 在突发事件中保护档案表现特别突出的。
  第四章 组织领导
  第七条 对档案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每三年进行一次。首次评奖在1995年进行。
  捐赠档案和突发事件中保护档案表现突出的,随时给予奖励。
  第八条 每次开展评奖工作前,组建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内江市档案工作奖励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档案工作奖励的组织领导、审定批准工作。
  第九条 市档案局、市人事局牵头组建“内江市档案工作奖励评审组”,负责奖励申报材料的审查、评选工作。
  第五章 申报、评定、审批程序及要求
  第十一条 申请奖励的单位或者个人,一般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捐赠档案由接受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制度汇编
       企业档案管理规定
       干部档案管理制度
       公文档案管理制度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制度
       长江三角洲城市档案局长联席会章…
       企业档案管理通知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乡镇庆七一讲词
    在县委干部在机关老协经济座谈会…
    领导讲话就业再就业会讲话
    教育局发展教育骨干管理讲话
    安全生产个人材料汇报范文2则
    食品安全总结
    学校新学期入学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企业员工爱岗敬业演讲稿
    民政干部人大教育发展讲话
    高标准要求确定创争目标交流材料
    村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报告
    健康档案督查工作报告
    档案法实施管理办法
    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工作报告
    档案局发展信息化建设交流材
    煤炭公司加强档案管理交流材
    档案局数字化建设交流材料
    档案局作风建设整治方案
    市档案局机关效能建设总结材
    乡档案自查材料
    档案管理制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