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档案管理制度 >> 正文
中华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各级

  国家档案馆寄存、捐赠或者出卖。向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转让或者赠送的,必须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向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出卖或者赠送。

第十八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出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因资产转让需要转让有关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了收集、交换中国散失在国外的档案、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以及适应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等的需要,经国家档案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审查批准,可以向国内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档案的复制件。

第十九条 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级档案严禁出境。

  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二级档案需要出境的,必须经国家档案局审查批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三级档案、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二、三级档案以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需要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查验放行。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二十条 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应当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分期分批地向社会开放,并同时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档案开放的

  起始时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档案(包括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档案;民国时期的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向社会

  开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三)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前款所列档案中涉及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以及其他虽自形成之日起已满30年但档案馆认为到期仍不宜开放的档案,经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期向社会开放。

  第二十一条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社会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档案缩微品和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

第二十二条 《档案法》所称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己开放的档案。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利用中国已开放的档案,须经中国有关主管部门介绍以及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中国公民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的档案,须经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必要时还须经有关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保存的尚未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国公民需要利用的,须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提供社会利用的档案,可以按照规定收取费用。收费标准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华共和国档案法
       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
       档案管理办法
       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电子档案管理试题
       档案查阅制度
       档案员岗位责任制
       档案室计算机室防火制度
       税务系统征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大学学生会档案管理制度
     
    工会抓好经济发展计划
    个人党性分析报告教办主任版\校长…
    县度教育总结报告
    中草药资源管理考察报告
    创先争优带动经济发展总结
    市委开展植树节讲话
    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务求真实经验材…
    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自查报告
    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调研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保演讲辞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90周
    读中华魂的个人感想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
    小学生迎国庆60周年触摸中华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建我与共和国优秀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
    中华魂读书活动总结
    中华魂读书活动方案
    中华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档案管理制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