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党组织制度。集体外出务工经商、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由派出单位党组织负责在外出党员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在本地流动党员较多的大中城市集中地点,可建立正式驻外党组织,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四要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分散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时间在6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无法转移党组织关系的,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持证参加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活动,同时要积极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党员返回后,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分散外出务工经商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有固定地点的党员,应转移正式党组织关系,积极参加那里党组织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
二、实行经常化教育,增强流动党员党性观念
要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全覆盖,教育经常化,党性大增强”的目标,就要针对流动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快、难召集、难集中、难组织、难同步”的特点,积极探索立足流动党员工作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流动党员教育之路。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经验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育培训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流动党员的思想实际,科学安排教育培训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做到定期培训与平时教育相结合,统一学习与思想交流相结合。针对流动党员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的实际,乡镇及社区党组织可以采取确定党员活动日、送教上门的办法,使党员及时接受教育。组织部门要组织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订阅党报党刊,同时,在流动党员较多的党组织,及时建立电教播放点,组织流动党员观看电教片,发挥党员电教直观、生动、形象的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网络教育制度。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开辟“流动党员之家”、“网上党校”等专门网站方便流动党员参加学习,接受教育,让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拥有自己的学习园地。要设有讨论专页和测试专页,让流动党员开展讨论和交流,检验学习效果,并通过网络向组织和家乡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各个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举办“网上培训班”,安排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课程,聘请专家教授通过网络授课,提高外出党员,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的认识。培训班结业时应颁发结业证书。
双向管理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定期向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汇报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于流动性大、无固定单位或居住地的党员,一般保持原来的党组织关系不变,但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按期交纳党费。建立“1+1、1+2”专人联系制度,把流到外地的党员和在家党员全部结成联系对子,通过电话、书信或网络等方式保持经常联系,采取邮寄资料,电话交流情况,书面传递体会文章等形式,缩短空间和时间距离,及时总结、交流经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保证学习教育效果。同时强化监督,对于党的意识淡化,不参加组织生活,失去先进性的,要按不合格党员严肃处置,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实行有效化引导,发挥流动党员先锋作用
一要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外出流动党员支持家乡建设
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设计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流动党员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指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同时要求广大流动党员不仅把就业岗位看成谋生的场所,同时要把它看成落实社会责任感的地方,实现个人动机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能力优势为社会和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可以“争当三员”(争当宣传员、争当信息员、争当联络员)为载体,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