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工作规则 >> 正文
社区党组织细则

  加强对社区党员的分类管理,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的新路子。
  1、做好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西宁市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管理办法(试行)》,根据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的身体状况、年龄和专业特长,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科普活动和关心青少年工作,更好地发挥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对辖区内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西宁市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务工经商人员和下岗失业职工中的流动党员,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组织形式,切实进行有效管理。
  3、充分发挥社区在职党员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健全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等各种新机制,探索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党员的新途径。
  第二十一条  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壮大社区党员队伍。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审批程序,确保党员质量。
  第二十二条  严格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及相关要求,教育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
  第二十三条  加强社区党员活动室等硬件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与辖区单位联建等形式,建立社区党员活动基地。社区党员活动室要配备党员电化教育基本设备。市、区(县)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要适当安排社区党建工作经费。
  第二十四条  凡隶属于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都应在当地党委的统一安排、协调下,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党组织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第六章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十五条  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把工作重点从注重创收进一步转移到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第二十六条  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

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十七条  从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搞好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按照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十八条  要着眼于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通过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尤其是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以及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等。
  第七章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十九条  围绕社区建设的具体任务,运用各种形式和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区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车辆管理细则
       县政府规则
       领导班子领导管理能力建设实施细…
       街道社区者管理实施细则
       市地方税务局机关计算机公文处理…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
       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议事规则
       社区党组织细则试行
     
    远程教育意见
    财政局发展金融管理发展讲话
    食堂卫生治理制度
    局干部人事管理办法
    党总支创先争优管理制度
    总工会机关机构改革方案
    教育局申报文明集体材料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赴疆支教工作个人总结
    思想政治计划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意见
    农村党组织三联三促实施工作
    做好城市社区服务实施意见
    做好社区基层党建实施意见
    地区党政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街道社区安全构建工作方案
    街道社区作风改革工作方案
    局党组年终工作计划
    区党委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县委争优活动中党组建设意见
    工作规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