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工作规则 >> 正文
车辆肇事处理管理规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总则;肇事赔偿;附则,对车辆肇事处理管理规则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总务组接获肇事通知时,应立即向部门经理报告,并迅速往肇事地点查勘处理、伤亡人员姓名地址及伤亡原因与情形和救护的方法、因犯上项处分表所列而取消carplan者,若其后二年间表现良好得恢复其car plan资格、责任属于对方车辆或行人的过失,保险公司概不负赔偿之责、肇事后对方车辆逃逸能制止而未制止,或对方车号能注意而未注意,致使肇事责任无从判明或追究者,所造成的损害赔偿,由肇事驾驶员负责照第二款办理,具体材料请详见:
总则
(一)本公司车辆肇事法令规定外,悉依本办法处理。
(二)下列各款为肇事:
1.汽车(机车)相撞或为他种车辆相撞,致双方或一方有损害伤亡者。
2.汽车(机车)撞及人畜,路旁建筑物及其他物品,致有损害伤亡者。
3.汽车(机车)行使失慎倾倒,及他人故意置障碍物于路中,因撞及或倾翻,致人或车辆有伤亡的损害者。
4.汽车(机车)行驶遭受意外的事变,如公路、桥梁、涵洞、隧道突然崩蹋,损坏致人或车有伤亡的损害者。
(三)本办法所称损害,包括足以致本公司遭受任何的轻微损失及请求保险理赔。
(四)肇事发生后迅速以电话通知公司并二天内以书面请求理赔及填汽车肇事报告表呈报部门经理外,若车辆有较大的损害,人员有严重伤亡时,通知总务组或人事室协助处理。
□ 肇事的处理
(一)肇事时:
1.总务组接获肇事通知时,应立即向部门经理报告,并迅速往肇事地点查勘处理。
2.应先急救伤患,而后查勘现场。
3.尽量寻觅目睹肇事的第三者作证,并记明姓名住址。
(二)肇事报告表应填下列事项,勘查现场时犹应注意。
1.肇事地点,时间、气候。
2.肇事原因(研判现场影响肇事因素动与静物的状态及车辆和行人进行方向与位置等情形)
3.肇事车号(包括对方车)。
4.驾驶(包括对方车)姓名住址者。
5.损害情形(包括对方车及乘客财产的损失)。
6.伤亡人员姓名地址及伤亡原因与情形和救护的方法。
7.现场图的绘型及摄影(测量肇事车长,车宽及其轮位与路面各点,线边和刹车痕长度同遗落在现场的各种碎片和尘土及血迹物等正确的位置与距离)。
(三)本公司汽车肇事责任,由本公司经营会议签定,开会时将提前通知该案肇事驾驶员列席,亦可籍以申办。
□ 肇事过失的处分:
(一)肇事驾驶员除负责刑事民事责任,违章部分外出过失的处分依本章规定办理。

(二)经本公司签定其应负肇事责任者按其肇事理赔次数,依下列规定予以过失处分表3.5.5。

(三)肇事后经法院判决缓刑者,准予留用,经判决徒刑者,自判决之日起予以解雇,并令其赔偿肇事应付的金额。

(四)肇事后畏罪潜逃者,除请司法机关缉办外,并即予解雇。

(五)因犯上项处分表所列而取消carplan者,若其后二年间表现良好得恢复其car plan资格。

□ 肇事赔偿:

(一)行车肇事责任判明后,如当事双方愿成立和解,得当场查明损害赔偿依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1.责任属于对方车辆或行人的过失,保险公司概不负赔偿之责。

2.肇事责任属于公司驾驶员的过失,其赔偿款项由保险公司负担,但若肇事赔偿金额超过保险金额时,其超过金额须由各该汽车使用人负担。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重大事项报告请示制度
       先进性教育活动规则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规则
       承包人工程资金管理制度
       统计监督管理制度
       分行业创先争优活动细则
       统计局机关规则
       毕业生个人简历
       分行党委创先争优规划
       200年下半年创先争优计划范文
     
    公司党委领导层在妇女节上的发言
    党员创先争优提高阶段心得体会
    全市房地产调控意见
    六一儿童节演讲稿讲话稿发言稿晚…
    农机公司领导个人总结
    安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讲…
    财务者申报材料
    移动通信员工专心诠释责任演讲
    用车改革办法暂行
    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投资开发公司…
    做好客运车辆年审工作意见
    机关车辆管理机制单位总结
    经贸局深化车辆下乡整治方案
    深化车辆交通违法整治方案
    饭店内部车辆使用程序及治理
    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会议制度车
    卫生局机关制度及车辆管理办
    西车辆段职工考勤管理办法
    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考勤保密档案管理安全保卫车
    工作规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