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以党员为首更新教育观念。第一,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第二,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垂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动启发人的人本意识。第三,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自立意识。自信加压、多方求索、勇于创新的意识。第四,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个体的转变、群体氛围的更新、整体效果的提高为标准去度量“示范岗”。第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如在文、理科的分班中可首先采取教师宣传,讲明各科的特点,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及爱好爱好资源理性申报以促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开设特长班音、体、美等,通过这种激趣——增趣——导引——进步的理性工作,既为高校输送了一批合格的有用人才,也使每位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增添了一技之长。
采用这种对教师、学生的培育、治理、引导,形成了一支业务优良,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同时也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三、把好学习型的校园环境“观”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办学质量竞争日趋激烈,学校要寻找生存和发展空间,构建学习型校园环境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治理就是服务”,学校治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治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人是学校治理的主体,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把人的发展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首先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精心构置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能和谐有序良性发展,采用温情治理,用人格魅力、品德操守去感化人、熏陶人,扶之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章,努力构建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主动发展、主动学习的最佳动因。其次通过党团、教研、文体等正式组织渠道及教师间个人交往的非正式渠道达到信息、观点等的及时反馈,在和风细雨中妥善协调,以达到互相进步、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环境创造人、环境磨砺人。营造文明、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学习环境,采用公告牌友情告诫那些当为哪些不当为,正确运用校园小报、校园板报、校园广播、校园活动角等组织活动,去孕育学生品德、教师职业道德的健康向上发展,形成一种届届相传、人人相送的校园文明氛围的友情模式,使学生能获得美的教育和熏陶,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发展观。
四、把好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观”
当今形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型与定位,要求教师必须向科研型、高水准发展,照本宣科的教师实质上也难以胜任当今的教学工作,可见,教师从“工具性”的工作观向创造性工作观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移,由“传声筒”式的教学向科研型教育的转变,首先取决于这种角色转换的理性意识的觉醒。
开展教育科研,使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增进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使形成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的必要条件,教育科研成果当是教师教育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育科研成果的教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至少是一个不完整、不权威的教师,”努力激励教师向名师看齐。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师进行理论武装,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学、带头学、辅导学。通过学习换脑换血,转变观念,让广大教师明确熟悉到,仅靠时间加汗水的干劲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于是教师有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忧而奋”“奋则起”。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要禁绝搞形式、走过场、耍花招,认真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力破“两张皮”现象,做到研以致用,用则生效,用结果去验证过程。通过教改实验交流会,大型示范课、校级教改论坛等多种途径,统一熟悉,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