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的实践与启示
加强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建设一支保持先进性的农村党员队伍
--县创办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的实践与启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支保持先进性的农村党员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历史课题。从某年开始,广西县以创办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为切入点,实施了农村党员“素质工程”,在建设一支保持先进性的农村党员队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做法
县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题,抓住新时期农村党员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的要害,从创新培训教育的新机制、新形式、新内容入手,探索出一条确保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新路子。
(一)摸清底子,增强紧迫性。为全面了解把握农村党员队伍现状,某年冬,县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表格、召开各类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农村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调查表明,某年底,县共有农民党员名。年龄结构为:岁以上的占,-岁的占,岁以下占;文化结构为: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初中学历占,小学文化占;在党员户中,某年人均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收入的约户,约占农村党员户的。某年以来,全县各镇选拔表彰的名乡土拔尖人才中,党员名,占;在名乡镇私营企业主中,有名党员,占。调查分析显示,县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的状况仍然很突出,致富能力不强尤为明显,在农民企业家、乡土拔尖人才中,党员的比例不高,有相当部分农村党员的经济水平还处于平均水平以下。调查的结果使县委深切感到:这些状况不改变,农村党员先进性就很难保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有所减缓的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如何建设一支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队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摆上了县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该县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在总结历年农村党员培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于某年冬开始在农村党员中实施“素质工程”,研究制定-了《县农村党员“素质工程”实施意见》和《县农村党员-今年适用技术培训规划》等文件,并以创办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为切入点,切实加大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力度。
(二)整合资源,创办学校。为了改变过去农村党员培训由党委部门包揽、唱独角戏的做法,建立农村党员科技培训长效机制,县采取由组织部门牵头,整合教育、农业、科技、劳动等职能部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在县、镇、村三级分别创办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构建县、镇、村三级党员科技培训网络。各级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师资、有计划、有基地”“五个有”的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县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在县职业中专挂牌,设有专门的教室、办公室、宿舍;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劳动局、县科协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学校领导机构;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党校抽调人员担任理论政策教师,从县农业局、科协、科技局、水果局、畜牧局以及乡土拔尖人才中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用技术培训老师,组建了一支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培训计划,并根据计划组织力量编写了《杂交奶水牛的科学饲养》、《奶水牛疫病防治》、《无籽西瓜栽培技术》、《甜玉米的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等一批实用培训教材;在县农科所、县职校西校区、农场、农场和水牛奶乳业有限公司等地建立个种养加工技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