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说,非正式权威比正式权威更重要。因为对被领导者来说,前者是自愿的,而后者则往往是强制的。学校领导者要树立自身的权威,做到与群众心理相容,首先应树立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思想是领导者获得被领导者信任与支持的主要源泉之一,是领导者增强影响力的催化剂。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心理接触,用自己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人格修养等方面的优良品质感化教职工,你便获得了实现领导的可能。其次,要尽责任,这是影
响领导者权威的重要因素。要摆正责任与权力的关系,事实上责任比权力更重要。任何一位领导,当你面对群众只要权力而不尽责任、不负责任或怕负责任时,群众在心理上就不会接受你,你在他心目中也就不再是领导。第三是要正确行使职权。任何有职不管事,没有职务反而有权,以及“越权”、“专权”行为,都是不能正确使用职权的表现。由此造成组织成员不服从你的领导,你也就没有领导权威,就不能与教职工心理相容,顺利合作。
2.合理分权,使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心理相容
分权是一种职权分散化的政策。分权不当会造成领导之间的心理不相容。产生矛盾和内耗,从而影响集体的战斗力。在学校治理实践中,经常有类似的问题发生:校长分派主管后勤的副校长去管招生与教学,而后勤工作由校长包揽,这就造成主管教学副校长与主管后勤副校长之间的矛盾;校长大权独揽或越级分权,该与主管副校长商量的则不去商量,或直接委派普通教员去主管学校行政治理等,这就会造成有的副校长与校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对学校整体工作来讲其后果不堪设想。校长只有合理地分权,才会使领导者之间关系融恰,心理相容,密切配合,提高整体治理水平。学校领导的工作分工也必须照顾到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人在知识、能力及其爱好爱好方面的差异,分工以扬其长,避其短为原则,把教职工各种各样的个体潜力联合起来,让他们人尽其才,相互补足,进而形成一个统一、谐调的整体。假如领导者分工不当,在分工过程中过分赞赏一个教师的特长,过分贬低另一个教师的短处,在心理上都是忌讳的,它轻易使学校出现分裂因素,轻易引起教师的心理挫伤,使教师在不顺的心境中工作,引起新的人际矛盾,使教师间由于被信任程度的差别而心理互不相容,降低工作效率。
3.促进沟通,使学校所有成员间及学校与社会间都能心理相容
无论是人际沟通、信息沟通还是组织沟通都是将一个有“意义”的内容,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其目的在于使双方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学校组织系统的各项工作是交错复杂的,学校中每一位教职工的价值观、成就动机和工作目标也是不相同的。在学校的多层次、多个子系统的治理组织中,难免由于群体间相对闭锁而引起矛盾。因此,学校领导应努力促进学校内部的意见沟通,使各层治理者能理解校长的意图,使每一位教职工能了解学校的工作目标,以齐心协力,行动一致地去实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的。在实践中,学校治理者常采用以下沟通方式:建立教代会例会制度,加强领导与教职工的意见沟通;坚持年级主任与教研组长同时参加的教学治理工作例会制度,实现在教学治理思路上的治理者群体的正式组织沟通;答应与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沟通;坚持每周一次的校务会议制度,实现领导者之间的对于组织目标、工作计划进行的平行沟通。
总之,沟通渠道畅通,可以使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熟悉,统一步调,相互协作;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减少隔阂,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激励士气,通力合作,实现办学目标。一个组织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也很重要,渠道与形式更是多方面的。就学校而言,学生的背后是一个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