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数增长率则以每年621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这些青年越轨行为大量出现的同时,青少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态度普遍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调查中发现1976年-1986年10年间,高中学生中认为“有钱”是“非常重要”的人数几乎减少了一半。最近的一次大学新
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想利用在大学求学之机建立有意义的人生哲学”的学生人数,由1967年的83,下降到1986年40,在同一时期内,将大学视为“将来谋取金钱的手段”的学生由43增加到74。
上述几个可怕的数据,看似我们有意挑选出来的,但实际情况就是这么不乐观。目前社会上的许多长期趋向都有自食其果的特征。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不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持久的关注以及成人的监护。而正当一些人呼吁学校仅仅集中精力搞知识传播从而导致了价值观教育的危机之时,很难设想会在道德教育上实行免费。
无论如何,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况且在学校进行积极的价值观教育纯属教师和治理人员的乐趣。那些受个人主义思想侵扰、缺乏尊重他人氛围的学校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屠场。换言之,倘若没有一个受家庭或学校德育的教学团体,那么学校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需要建立一公立学校体系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道德上合格的社会成员。学校课程应有助于学生观摩那些具有鲜明道德价值观的榜样,并使之了解个人品格对形成良好的公共风尚的意义;同样他们也应了解那些不敢见义勇为者和那些邪恶之徒的生活,看看他们是如何破坏社会生活、伤害他人的。学校道德主题研究应选用丰富的实例,多树立一些德行高尚、品格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多听一些有关道德主题的辩论,尽可能避免轻率下结论的作法。让学生下结论时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要着重考虑;要顶住压力,有勇气坚持正确的选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德育应该做到:帮助孩子认真去想、认真去爱、认真去做。
尽管我们说,师范学院所有师生在德育领域内部应起带头作用,但笔者还要在最大的范围内谈谈师训的德育,包括在职教师和师范生。
师范生:师范学院的教师应首先检查他们自己开设的课程,检查他们所教的学生是否在德育方面作好了素质的预备。凡是对德育这个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有所忽视或毫无关注的学生,应予以及时的纠正。而在为那些未来的专职德育工作者开设课程时,应取得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学生家长、学校中的治理人员、还有中小学教师。而师范学院的职责首先是提醒人们注重,将学生的德育作为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未来教师的学习爱好大都放在大学的文科课程上,这些有关我们历史、文学、哲学的课程,也应多教一些文化的道德遗产。因此我们这些教育学讲座的教师就很有必要与考大学文科课程的同行们去共同鉴别那些道德遗产。此后,以那种对师范生有益的方式去讲授。或许那些正流行“发展核心课程”的“美国校园运动”,会成为这项改革的媒介,既便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师范教育工作者也应带头去进行尝试以便保证师范生--未来的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的道德遗产。
一个学院的校风是它德育的晴雨表,它对关注者具有很强的震摄力。因此,师范学校就尤其要把重点放在校风建设上。校园是友爱与公正的氛围吗?师生彼此尊重吗?人们是否有较高的行为准则?人们是否有强烈的荣誉感、道德感,是否有较多的服务项目?在职教师:道德教育与品格培养,这对美国社会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重点项目。在传统和教会学校里,教育工作者不了解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因此,师范学院在这方面有很多机遇,使其充当排头兵。当中小学教师找不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