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自从美国这个历史不长的国家拥有学校之日起,学校就被视为年轻人学习最有价值东西的殿堂。在这里,教师、书籍与史实将青年人带入具有极强道德感的文化交流之中。而教师本身则是自觉地发挥着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当今美国薄弱的家庭结构、年轻人生活中的新因素、譬如电视作用的增大、闲暇时间的增多、吸毒行为的蔓延,这种种变更了的社会条件,更为未来的教师提供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核心角色。
近些年来,公立教会学校有何变化?家长们是否要求学校将道德教育及其灵魂工程建设的职能转交给家庭和教堂呢?如同许多德育工作者一样,的确好些家长也对学校失去了信任。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支持公立学校承担道德教育的传统职责。
十余年来,我们曾一直怀疑师范学生和在职教师能否胜任道德教育工作者与良好品德开发者的角色。显然,学校对此所做的努力还不够全面系统,不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误,甚至异常情况。促使我们改变以往这种教育失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许多教师能够把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其工作重点去抓,然而有相当多的教师没有这样做。他们对此持有不同的反映:“我们的职责是教知识、教专业”“我有权利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吗?”“假如我把自己同道德、社会价值这类东西搅在一块,我就得冒上法庭的危险。”
第二,除非教师们把握了辨析价值观念的技巧,否则就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其道德教育工作者和良好品德开发者的身份。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直接讲授一些教学计划中曾规定的某些非凡价值观。就连那些已经看到自己在品德与价值观教育中负有积极作用的教师们也说,他们仅仅是把这种态度带入教学中来,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已接受了它。或者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职责而承认它。
第三,当人们问及教师是怎样在实践中发挥教育工作者作用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是:“以身作则”和“价值辩析”。许多教师承认,就工作性质来讲他们是学生的榜样。而其余的被调查者则明显受到60-70年代价值区分运动的影响,他们将德育和价值观教育说成是一回事或同出一辙的两回事。很少有人能意识到“价值区分”这种说法在社会实践方面已经失去了信誉,并且,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们已将所有这些贬得一钱不值了。许多教师把道德观教育看得很重,但他们在价值区分这个问题都有着尤为非凡的共同信条,那就是:教师应在各种价值观的评价方面保持中立,即不带个人的情感色彩。
一种值得注重的怪现象是,教育行业拥有了自己的雇员--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纳税人。一方面家长和纳税人要求教育工作者教给孩子最高尚的社会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则反其道而行之,其中有些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传统角色;有些人则属于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事关学生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建构。当然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使用着令人难以理解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教育方法。究竟我国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何等变故,这个问题还实在难以确定。在以往的20年代中,我们的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不过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学生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一领域中,而我们在两个重要问题上却缺少足够的实验数据:一个是教师究竟教给了学生哪能些价值观,另一个是教师在培育良好品德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当代美国青少年的道德状态如何呢?要搞清这点也很难。不过我们尚有如下的数据。在过去的30年间,男性青年自杀与杀人死亡人数分别以441和479比率增长着。而自1950年以来,18岁以下青年被拘捕率也增长了8倍。同一时期的少女未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