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时段的要求,相应地设置了减速带、隔离墩及隔离柱。建议在校内设立一定范围的步行街,以及机动车禁行区和机动车限时禁行区。
3、建议在校内道路十字路口设立重点场所指示牌,减少机动车因找不到目的地而在校园内到处乱行。
4、燕南路必须加强治理,目前治理力度不够。理科楼群3号
楼北侧道路加宽后,机动车乱放现象严重,应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近两年校内的交通标志已向社会接轨,但校园内道路不属于公共道路,处于交通法规治理的真空地带,保卫部的执法权力有限。
5、目前,校内废弃的自行车拉都拉不过来。校园秩序必须严格治理,严厉校风、校纪。治理交通和环境单靠一个部门不行,必须上下一心,各部门一起努力。光有民主没有治理,是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上下课时段交通拥挤是客观现象,对于学生的解释工作学生会可以来做。
三、关于校园内车辆停放问题
校内车辆增长很快,个别学生已开始拥有汽车,并有增多的趋势。同时有些校外车辆长时间停在校内,使校园成了停车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尽快启用理科楼群地下停车场。
2、在对外交流中心南路修建停车场。
3、在图书馆和五、六院之间及五院六院之间修建停车场。
四、关于对外单位车辆实行收费的建议
目前海淀区高校除清华大学外均为全天收费,北京大学现为节假日以及傍晚收费。有部门建议学校对机动车进校实行全天收费,以限制进校车辆。机动车门可以实行“进门领卡,出门交费”的治理措施,这样既可以起到限制机动车流量的作用,同时又可减少交通堵塞的现象。为了限制校外机动车入校,收费可采取半小时内离校不收费的政策,鼓励校外车辆尽快离开校园。同时建议对机动车停放实行按时收费。
五、减少校内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目前,北大校园内施工项目比较多,今后施工设置围档将尽量少占道路,为学生交通提供便利。为此,校内各单位自筹资金的一些小型装修、改造工程除了按照学校规定的立项审批程序,向发展规划部申报外,还应向总务部、基建工程部报备。
六、关于理科楼群4号楼建设及北侧道路
理科楼群4号楼开工预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预计在今年11月底或12月初开工。目前东南门的机动车道位置将是施工工地,开工之前东侧机动车门交通问题必须解决,时间紧迫。规划中理科楼群4号楼北墙以北6米将是一条9-12米宽的市政道路。法学楼东侧运输中心车门若向北挪需要报批时间,恐怕在理科4号楼正式开工前难以完成。
按照市政规划要求,白颐路两侧单位的大门均只能右转弯进门,出门只能右转弯。只有成府小学南面十字路口向北行驶车辆可以左转弯。理科楼群4号楼北侧将设置一条学校规划中的正式机动车道路。该路在北大科技园范围内,基建工程部应尽快与北大科技园联系,由于时间紧迫,可以先修一条“毛路”(临时性道路)。不但要解决理科楼群4号楼的施工道路问题,而且更应考虑学校机动车通道问题。此事请基建工程部拿出实施方案,向学校报批并尽快实施。
七、总结
北京大学副校长林钧敬做了归纳总结:学校法学楼东侧运输中心车门不能对校外车辆开放,长远规划理科楼群4号楼北侧的门将对外车辆开放。道路将向西延伸至与遥感楼西侧的道路连接,车辆可以通过生物楼南面的道路向西行驶。将在图书馆以及周边区域形成教室区,未名湖以南主要规划为教学生活区。在此区域中尽量减少车辆穿行。
由于学校容量有限,长远规划必须控制规模。过去仅认为学生宿舍不足是一个瓶颈,事实上学校其他资源都十分有限。楼房要盖,道路也要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