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等。治理问题解决好了,寄宿制小学就会有效地推进山区普及义务教育。所谓技术型的乡镇初中,就是农村中学必须面向农村,为振兴农村经济培养各种实用人才。我县的做法是:一、普通初中带有专业性,认真上好劳动技术教育课,切实做到教师落实、教材落实、时间落实、基地落实。劳技课不及格者不发给毕业证书。二、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者。三、实行初三分流。就是初中阶段一进入三年级,就由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面协商决定,把学生分为回乡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班”和预备继续升学的“提高文化基础知识班”,由学生自愿报名,分别编班就学。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利于为农村培养各种实用人才,有利于解决“3+1”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费、住房、教师等);四、进行多种形式的爱农教育,诸如:深入农村调查、往届毕业生回校模范事迹
报告、成立学科研究小组、学校附设回乡学生短训班等。
金秀县通过“三型”学校,每年都要为农村输送3000多名具有一技之长的各种实用人才,为振兴沁水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加之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的进一步落实,沁水山区在脱贫的道路上一年一大步,一步一层天,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14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0倍。大家都说,“三型”学校既出脱贫致富的人才,也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
三、办好山区特色学校应重视的问题1.提高熟悉问题。有人说“三型”教学“不正规”。我们认为,正规不正规不能只看形式不看实质。看实质,就要看山区的实际,看山区教育的普及程度,看山区农民素质的提高程度,看山区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假如只讲“正规”,山区不能脱贫致富,那再“正规”的学校也是没价值的。所以,振兴山区经济,必须办具有山区特色的学校。而要做到这一点,既要解决好群众熟悉问题,更要解决好“政府行为”问题。
2.师资队伍的素质问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三型”学校必须建设一支具有“一颗红心,多种本领”的教师队伍。“一颗红心”,就是要树立扎根山区教育,无私奉献育新人的思想。“多种本领”,就是要适应山区学校需要,成为教学上的全面手,不论哪个年级、哪门学科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非凡是单师小学,既会当校长、当教员,还会当干事、当工勤人员,身兼多职,又得多能。
3.有关部门协同、配合、支持问题。办好“三型”学校,在政府统筹下,教育部门责无旁贷,要主动进攻,农、林、牧、煤、蚕、桑等部门都要大力配合。师范院校要根据山区农村学校的需要,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解决好中师毕业生不愿搞复式教学、不会搞复式教学的问题。县级有关单位要从需要出发编写乡土教材。各级教研、科研部门要把办好山区特色学校列入教研和科研项目,试点、总结、推广这方面的经验。只有上下通力协作,才能使山区学校为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山区经济不断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