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双师型”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2、“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举例说明)
⑴结合本部门教师的专业课情况,按照以上条件,提出本部门各类专业课教师的“双师型”条件。如专业课教师无法按以上条件确定“双师型”条件,可由各系部结合专业课的实际需要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具体条件。各部门的意见上报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审定,经批准后公布执行。各人不能自行选择“双师型”教师的条件。
⑵凡符合“双师型”教师资格条件的教师,应于评定年度向教学基层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实材料。
⑶各教学基层部门在初评的基础上,向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并提交有关证实材料。
⑷学院学术委员会每二年组织评定一次,每次评定的有效期为四年。
⑸对已超过有效期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应重新进行申报,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本人在受聘期间的工作情况决定续聘或解聘。
三、社会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
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定标准,从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以此为依据作为判定教师是否是“双师型”亦值得商榷。“双证”即“双师”的熟悉,在实践中使得教师积极投入考证行列,结果出现教语文的拿会计证、教计算机的拿导游证、教数学的拿推销员证、行政人员也拿个保险代理资格证,为拿证而拿证,甚至出现以钱买证等现象,证书多多,束之高阁。这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
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工程师”,这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了共性,但忽视了“双师型”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区别。从工作对象看:技师或工程师,面对的是物;“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技师或工程师在生产活动中占决定地位,起决定作用;“双师型”教师在“生产”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外部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作用发生效力。从知识、能力看,技师和工程师需知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并能实际操作,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治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
从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认定办法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