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转变”。强化时代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职能、地位、作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适应这一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转变四个观念。要从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向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转变,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从过去注重教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高度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打造,要从注重“输血”扶持向自身“造血”功能转变,高度重视学校治理水平的提高。
四、率先垂范,不断磨研自我,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治理者是学校的灵魂,治理者要团结勤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一个好班子就会有一所好学校,学校领导班了的办学理念,业务素质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华,关系到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关系到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关系到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和整休形象。学校领导班了成员非凡是校长要不辱使命,只有不断学习,装备自身,磨研自我,去创新中务实,在忧患中竟争,在反思中实践。唯其如此,才能办出成功的学校,才能成为成功的校长。一是治理者要有亲师意识,要尊重和关爱教师,信任教师,做“人文化”领导;二是治理要知法、懂法,制定的
规章制度要符合教育规律,一旦规章制度形成,治理要带头遵守,做“法治型”领导;三是治理者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带头走进校本教研,做“研究型”领导;四是治理者要树立“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抓好质量治理做“质量型”领导;五是治理者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观念,挖掘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做“特色型”领导,六是治理者要有严谨的办学作风,真诚待人,踏实办事,心系学校,情注师生,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做“务实型”领导。
办好合人民满足的教育靠治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是治理,治理者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凡是校长必须拿出真诚,献出真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尽自己的全部聪明和心血,才能为人民办好教育才能办好人民满足的教育。
【注释】
注①:人本就是以人为本,重点强调人的作用。人的满足与发展才能促使事物的达成与提高。
注②:需要层次理论,最早由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一方面,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而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的因素。另一方面,人的需要是按重要的等级排列的。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注③:激励的;双因素论,最早由赫茨伯格于1959年在发表的《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键因素或维持因素。这种因素是维持一个合理的满足水平所需的,没有它们,职工就不会满足,但它们的存在并不构成强烈的激励。第二,激励因素。这些因素构成对职工强烈的激励,能使职工高度满足于工作。激励理论明确指出人们的工作效率决定于人们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又取决于人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而人们的需要是否能得到合理的满足,又受到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遂宁市教育局《依法治校法规要览》2001年
②廖隐村、彭诗琅《校长手册》1996年
③《毛泽东论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④拉尔夫·泰勒《变化中的思想概念促使教育必须调整》,1941年
⑤摘自赵志军的《治理思想史》,中心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⑥遂宁市教育局《依法治校法规要览》2001年
⑦遂宁市教育局《依法治校法规要览》2001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