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身心发展等,都起主导作用。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要害在教师。根据教师劳务的性质与特点,教师心理,现代治理科学的理论和教师治理的经验,对教师治理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安排原则
即根据教师的素质状况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克服求全责备的思想,更不能迁就某种关系,照顾某种情绪,而因人设事。
2、激励原则
即学校治理者通过适当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增强教育教学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等措施,不断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使用与培养提高的弊病,要给教师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和条件。
4、优化原则
即合理地组合教师队伍,注重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
5、按劳分配原则
即在物质利益上坚持公平合理,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质劳动多得。
教师
工作治理应着重于教师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师的使用、培训和考核的治理。
(2)、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治理
随着科学主义观念的流行,教育科学研究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通过教育调查、教育方针、教学测量等,对学校进行科学治理的基本工具,记录、分析和比较教育效果的多少和优劣。在教育治理中十分流行的岗位责任制、教师工作量的量化,标准化考试的盛行,甚至学生品德也要实行量化标准,各种统计技术、量表以及成本核算程序的运用,使学校治理由粗放化走向了集约化这路。通过量化,把抽象的治理变成了具体的,为治理制造了一把尺子,以便快捷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为治理的公平、公正、公开找到了依据,对于教育者来说,因为有了量化的标准,应该怎样工作、干好工作指明了方向。
(3)、绩效治理
学校治理工作绩效评价,就是对学校治理工作过程及其行为结果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的价值判定。学校治理工作绩效如何,不只看某一次成绩怎样,如何还要采用:一是纵向比较法,即同自身过去相比较,取得了哪些进步;二是横向比较,即同自身同类相关学校相比,看自己有哪些成绩。在绩效评价实践中,采用以纵向比较为主的。通过纵横比较,就可以对学校治理工作绩效作出正确的评价。
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治理的层次和水平。
“国家坚持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④“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⑤。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我们的治理层次和治理水平必须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治理理念,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治理水平为主题,以强化常规治理为重点,坚持“两个基本”,抓住“三个重点”推进“四个转变”。
1、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求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两本意识。
教学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学校要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的任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学校领导、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点,不得岐视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要调动教师内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害情感。学校领导要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
2、抓住“三个代表”增强落实意识
①抓住提高质量这一重点,强化教育教学治理。
②抓住“德育为首”这一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③抓住“制度建设”这一重点,努力提升治理水平
3、推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