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以顺利实现学校的治理目标和教育目标。
(一)教学工作治理
教学治理是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决定了教学治理和非凡重要性。教学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工作的治理,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遵循治理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地组织、协调和使用教学系统内部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和信息等,治理好教学,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特征。
1、教学计划治理
教学计划治理是教学治理的核心,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理应联系实
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包括培养目标,各部分知识点的说明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等内容。期初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后,还要进行大量的教务常规治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2、教学内容治理
教学内容治理主要包括课程治理、课标治理、教材治理。教学内容对能否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组织教师深入研究课程、课标和教材,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不随意降低教材质量。
3、教学过程治理
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及其时间统程。教学过程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过程,治理的内容,统管教师的教,也管学生的学,教师方面要着重加强教学环节治理,即“六认真”治理,加强教学检查,抓好教学预备的检查,开学教学情况检查,平时教学检查,期中期末教学检查。
4、教学质量治理
教学质量治理是利用质量标准来调动教师、学生和治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关心教学质量,关心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的质量,采取各种方法,技术及具体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检查和质量服务工作,最佳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教育质量应包含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三个方面。加强教学质量治理的方向和目标是实现教学全面质量治理的核心。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要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
(二)教师工作治理
(1)“人本”注①治理
最早意识到把人际关系学说的研究和教育治理联系起来的教育家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导主任拉尔夫.泰勒,提出人际关系的研究与学校治理人员有关,他预见今后教育治理必将受到“霍桑实验”的影响④,“9.9”治理方式表明在“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这种治理方式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它要求创造出这样一种工作条件,使得职工了解问题,关心工作的成果。这样,当职工了解了组织的目的并认真关心其成果时,他们就会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而无需用命令形式对他们进行指挥和控制了。这可以叫做“战斗集体型治理方式”⑤。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注②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这些基本思想被后来的治理人员广泛接受。人际关系理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要害是提高工人士气。学校全体教师中士气的高涨,是和治理人员帮助他们每个人在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所能达到的程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赫茨伯格“激励双因素论”注③在教育治理中广泛运用,被治理者获得了满足,就会把治理者的意愿变成自觉行动,从而达到治理目标的实现。否则,他就会消极怠工,效率低下,治理者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教师是发展教育专业的骨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对教育内容,教育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