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有关系等来说,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因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治理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治理规律来治理学校,遵循客观规律办校。学校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传授知识要按熟悉规律和一定的科学体系进行。教育和教学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性,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完善一整套治理工作的
规章制度,使各类人员有章可循,明确职与责,做到功过是非赏罚分明。
4、民主性原则
在实施学校治理中,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作风,注重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治理,并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学校治理效能。学校治理尤为重要的是对人的治理。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国家性质所决定的。治理者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把教职工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校治理过程中,在做出决策,发出指令,提出具体措施之前,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设,加以分析研究,取其所长,舍其所短,以克服熟悉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和局限性,学校中的重要工作,要通过教代会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多数人的意见。要为教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机会和场所,通过提建议把个人目标融合于集体目标之中。
5、育人性原则
道德理想主义非凡重视教育的作用,视教育为改造人的灵魂的工具。毛泽东曾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③。”可说是这一观点的代表。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化性启伪”,引人向善,就是把人的本性中好的东西发掘出来,用以驱除后天不好的东西,向“仁”和“君子”迈进。治理就是通过治理者的教育,使被治理者遵守人伦关系中秩序。
学生治理是一种非凡的治理活动,在治理过程中,必须注重遵循一系列相应的治理原则。比如不要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评价和教育学生,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的机会,对学生的治理要做到宽严结合等等。在学生治理的内容方面主要有:思想品德治理、健康身心治理、课堂学习治理、学籍和成绩治理。
学校治理工作要体现教育性、育人性。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都要坚持言传身传,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学校要通过规章制度以及行为的准则来约束师生言行,重视培养优良校风。校风是学校领导及广大教职工、学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凝聚和积累起来的一种精神成果。优良的校风是培养一代新人的熔炉,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于学生、教职工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的建立与布置要体现地域和学校自身特点,要有自己的特色。美丽的校园环境体现着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师生校训、校歌、校徽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具有标准导向和激励作用。对校园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协调多样的统一,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在“寄语”,每一座大楼都在“召唤”,每一角、每一处都在“熏陶”、都在“感染”。总之,学校治理的根本点在于育人,一切治理目的、目标、措施、方法,都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6、质量性原则
任何治理都是为质量服务的,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质量。学校治理必须抓好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治理。教学是循序渐进,细水长流的智力活动,必须抓好教学全过程的治理。质量治理是加强教学治理的重要措施,应该研究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检查。不抓教学质量,谈不上学校治理的效益。
二、学校治理的内容及策略
学校治理的对象是人、财、物、事、时、空、信息。学校治理的内容是如何组织、协调、控制好这七个要素,使这些要素科学合理地动作,发挥最大的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