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治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学校治理工作的优劣,对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十分重要。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治理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教育治理,是办好人民满足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懂得学校治理,遵循治理原则不断提升治理层次和治理水平,更新教育思想和治理理念,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足的教育。一、学校治理应遵循的原则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必须用科学治理的理论来指导学校治理。我国80年代初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改革开放的热潮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社会、政府、家庭给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引发了教育治理的改革。因此学校治理就要沿着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学校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据是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学校治理必须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目的保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端正办学方向对于学校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用时长、见效慢,连续性强,只有在治理过程中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的问题,认真探索学校治理的具体规律和工作方法,才能把握领导和治理学校教育的主权。我国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学校治理工作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我国中小学治理的基本准则。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①。这是学校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好坏,最根本的要看按什么指导思想办学,学校的各种措施和做法是否符合教育方针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的学生是否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否经得起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考验。是否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评价学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的重要依据。
2、整体性原则
学校各个层次,各项工作和各种因素之间是否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治理者必须把学校治理活动当作一个整体,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治理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部署、统筹安排,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围绕学校整体工作的质量、效率正常运转。学校是一个系统,从更大范围来说,学校系统隶属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学校治理的效能要受到社会系统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治理者要有全局观点,要认真研究社会系统对学校系统发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排除消极因素的干扰,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改进学校治理工作,才能实现学校治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整体性原则要求治理者必须把教学治理放在学校治理的中心地位,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工作。只有教学工作管好了,整个学校的治理,才有了可以依托的中心,学校教育这个机体的运转才能正常和有效,整个学校教育质量才有保证。
3、科学性原则
“学校的科学治理就是学校领导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党和政府要求,遵循教育的客观性规律和发展趋势,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治理”②。在治理过程中,要依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观察和分析学校中的问题,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来处理学校工作各程序中的问题,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来使用、调节和控制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善于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总结已取得的成果,使学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今天的学校教育远不是过去的一家一户或私塾的教育,无论从学校教育的规模,教育的内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