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总结
**特区**乡地处**特区西部,距特区政府驻地*公里,东邻**乡,西与**乡相连,北靠*,南与**乡接壤,境内有**横穿而过,现有**火车停靠站一个,**公路直连*线与*公路,*公路、**公路(在建)东西相连,境内交通网络纵横贯通。全乡有国土面积***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亩,占全乡总面积的78.5,公益林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67.7。“两山”面积**亩,占林地面积的30.3,森林覆盖率达33.92。全乡共辖*个行政村,**个村民组,有**户,***人,是一个彝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汉族相互杂居的少数民族乡,民族风情浓厚。
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以来,**乡以建设“生态乡、经济强乡”和创建最适合居住的村寨和谐基层为目标,以创建“五好三优一满足”基层为载体,勇于创新,从基层治理体制、干部队伍、党员治理、硬件建设和基层服务等方面,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优化基层治理体制,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进一步优化党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乡、村、组三级党建工作网络,形成乡党委组织部牵头抓,村具体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例会。将基层党建工作向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延伸,向各个领域渗透,增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促进了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党组织相互沟通信息、相互交流经验,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健全基层组织。健全了基层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文化、计生、卫生、综治、维稳等组织机构,并认真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村基层先后被授予“特区文明示范基层”、“市级小康村”、“**乡文明示范基层”称号。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基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四是建立协调机制。在基层党组织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包村领导、驻村干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在认真做好民情民意调查,听取村民群众意见,抓准村民群众关心的急需的共建项目的基础上,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会后把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监督,并认真抓好落实,达到促进基层稳定,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目的。
(二)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创建工作水平。一是抓选配。对村级党委班子,采取交流、选派等措施,将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熟悉基层工作,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调整充实到了村党委班子中。2007年以来,先后将7名熟悉党务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调整充实到村党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村党委班子结构,为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供了组织保证。对基层党组织班子,按照“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在基层中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权建设,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治理”的原则,通过机关下派、交叉任职等措施,重新调整、配备了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基本实现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二是抓培训。近几年来,每年都开设街道党务工作者、基层党支部书记、基层工作者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并组织参加特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到经验地区参观。三是抓考核。年初,乡党委与基层党委,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年终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三)优化基层党员治理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保持党员“十七大”学习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党员治理的新方法和新路子,发挥基层党员在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基层工作中的模范作用。根据个别党员因身份的转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