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泡核桃产业发展与干部职工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要求**籍的干部职工回家带头种植泡核桃。同时,将泡核桃产业发展纳入“三文明”考核,作为考核单位和干部职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采取召开户长会、广播宣传、黑板报宣传、标语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先进典型,提高全民参与意识。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治理”的方针,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干沟箐边和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认真抓好技术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把握泡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乡共召开宣传会议247场次,参加人员1468人次,广播宣传142次,出黑板报39期,大小标语126幅;开展泡核桃栽培治理技术培训34期,参训人数达6328人次。
(五)典型引路,层层举办样板,以点带面,规模发展。全乡完成乡级样板1000亩,完成村级样板4360亩;完成村组样4263亩;完成工作组长样板1325亩;完成林业站样板150亩。确保了全乡目标任务的完成。
(六)加强督促检查。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为副组长,联系农村工作副书记、分管林业副乡长、党政办秘书、乡林业站长为成员的泡核桃生产工作督查组,加大对泡核桃产业发展工作的督查。
(七)建立健全种苗供给机制,严把苗木质量关。组织种植户认真栽植,并与种植户签订承诺书,确保成活率达90以上,做到“栽植一片,成效一片”。
(八)认真检查,严格验收。2004年12月7日—10日通过交叉检查实地验收、以发放验收单的方式,对全乡所挖的定植塘进行了检查验收;2005年3月底以交叉检查的方法,对全乡2005年所栽植的树苗成活率进行检查验收,经严格检查验收,全乡泡核桃成活率达95以上。
(九)建立完善治理制度。移栽结束后,各村民小组设立了专人治理,同时制订村规民约,把管护责任落到实处,确保栽得下,管得住,见成效。
(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一是对全乡干部职工进行了风险抵押金治理。副科以上干部交300元/人,一般干部(含挂钩单位干部职工)交200元/人,村“两委”主要领导交100元/人的风险抵押金。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原数退还,完不成任务的,所交风险抵押金不予退还,并全部用于贫困学生救助;二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奖村委会1.50元/亩,完不成任务的惩1.50元/亩,在“三文明”考核奖金中扣减。其中:完成挖塘任务,达到标准奖1元/亩,达不到标准惩1元/亩,成活率达不到90以上惩0.50元/亩。奖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挖塘验收结束后兑奖,第二次在翌年验收合格后兑奖。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部份干部群众思想熟悉不到位,导致村与村、社与社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部份植株布局不合理(植株栽在田边地角),达不到标准。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抓好泡核桃栽后管护工作,落实好管护措施,做到“栽得下
、管得住、早见效”。(二)加大治理培训力度,提高群众治理水平,促进早见效。解决好烤烟生产、粮食生产与泡核桃生产之间的矛盾,逐步增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
《乡镇泡核桃生产工作总结》来源于,欢迎阅读乡镇泡核桃生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