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容和答案让受访农户知晓与熟悉。例如,每年的计划生育例行检查,检查组总是会向对象户询问诸如计生干部是否上门,来过几次,什么时间来的,都交待了什么事情等问题,假如对象户一问三不知,检查者就可能由此反推乡村工作的真实性。那么,如何才能让对象户把握这些必问的信息呢?我们知道,村落日常生活本来以散漫与无规则为特点,偶发性的事件–过程、不经意的询问与对话,假如不经过非凡的强化灌输,你能肯定对象户一定记得住?假如计生干部
做了工作,对象户在接受问询时却答不上来,就有可能形成对已做工作的否定。再假如有的对象户与干部有矛盾,故意乱说,也可能会出问题。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在既没有办法向农民做强制性灌输——这样做会引起对象户的反感,起反作用,又没有办法确保农民一定会主动配合工作的情况下,计生干部想出了一套不“扰民”、不求民,却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农民“上套”的办法。即通过非凡安排的自检自查,将上级检查时可能涉及的内容预先操演,以让对象户将干部们平日里做过的工作反复地“印象化”和“程式化”。基层干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级的检查到来之前,计生办的干部便三天两头进村入户,以检查者的身份反复向农户询问上级检查时可能会涉及的问题,如有不知者,再来一个现场的解释和提示。整个过程搞得跟真检查一样,并不告诉农民这只是一场预习和“背书”,这样,对象户便在不知不觉的仿真环境中习得了应对检查所需要的知识。于是,未经被检查者察知,也不需要给任何劳务报酬,却达到了向他们灌输检查信息的效果。
乡镇干部用这一套办法来操练农户,村计生专干有时也会以同样的办法先将对象户操练几遍。所以,往往是乡镇还没有动作,计生专干就以自检自查的形式先将这套游戏玩起来了,结果,等乡镇干部下户,发现对象户竟然能够对答如流。“这真是奇了?!”计生办的人颇感惊诧,但惊诧之余,他们也很快就反应过来,既然你能这样来应对上面,下面又为何不会以此来应对于你?于是,彼此相视一笑,也算是找到了几分战友的同情。
一切都万事俱备,就盼着上级来检查。当然,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想办法打听到有关检查的信息,如检查的时间、线路,甚至于检查组的车牌号等。这样,不待检查者上路,一切就早已经在迎检者的掌控之中了。
基层的匠心独运不能说上级就不能领会,他们不同样要经受更上一级的检查,做同样精心的预备?所以,有朋友就说过,在应对自上而下的检查中,地方上存在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假如是省里来检查,那么,市、县、乡、村都会动员起来,共同应付;假如是市里来检查,县、乡、村则都动员起来,共同应付。比如省里检查时,市里有关部门就会提前探明情况,向下面的县提供某些检查信息与应对方法的“公共服务”,当市里来检查时,县里也如法炮制。结果,检查者永远处于被孤立状态,而被检查者则利益一致,共同对“上”,布下天罗地网,将检查活动消解于无形(参见赵树凯:《乡镇政府的应酬政治——10省(区)20乡镇调查》,三农中国网2005年8月15日)。有备如此,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拿下?
必要时还有绝杀的一招,那就是给每一个到访的检查人员适时地“上菜”。
可以预料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上级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数据,乡镇在检查中创造了优异的成绩,由此,乡村工作上了一个台阶,进入到一个更新的层次。
现在,新农村建设正在红红火火地展开,不知道是否又多出若干需要考核的指标,多出多少个重要和不那么重要的检查评选。
不过,基层政府打心眼儿里却并不愿意这样做,甚至于还很烦,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