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党委自身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5、严肃纪律。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及时转发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组[2009]11号),重申了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十个不准”的纪律要求。相关干部能够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二、几个创新
此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在党代表选举、党委委员候选人产生、党代会召开形式等三个重点环节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创新党代表的选举产生环节。选举好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是开好党代会、保证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成功的重要基础。在此次试点工作中,首次采取了“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党代表,即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推荐,党员大会民主测评和支委会全面考评,各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党代表。根据名额确定原则和名额分配办法,****镇23个党支部,431名正式党员通过“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的49名党代表,不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而且结构优化、合理,其中女代表14名,占28.6%,镇村企事业单位干部代表25名,占51.02%,占48.98%,45周岁以下代表28名,占57.1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代表22名,占44.9%,符合省委提出的“乡镇、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代表的比例不超过60%,年龄45岁以下的党员代表的比例不少于50%,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的比例,一般不少于本乡镇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的要求(****镇女党员比例约为13.2%,无少数民族党员)。
二是创新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环节。提出组织认可、党员满意、群众放心的党委委员候选人,是保证大会选举成功的重要前提。在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在组织好届末考察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稳妥地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方式,进一步扩大党员在候选人提名过程中的民主权利。在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的产生环节上,采取了全镇党员民主推荐和组织全额定向推荐相结合,上下联动,最后由广大党代表民主酝酿、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的方式,确定了9名党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2名),4名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1名)。
三是创新召开党代会环节。召开党代会,是一项综合性、计划性和程序性都较强的工作,是检验整个试点工作成功于否的重要标准。从大会日程的编排到会务工作的准备,从两次全体代表大会到四次主席团会议,从代表审议报告和决议决定到大会选举产生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都经过了反复地论证和修改完善,既符合了《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又突出了自身特色和创新亮点。在大会选举过程中,12名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一人为交叉提名)通过上台亮相、自我介绍和表态发言的形式,接受代表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激发镇党委、纪委班子的责任心,也利于今后工作中自觉接受代表的监督。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相结合。无论在党代表的产生,还是党委、纪委委员的提名,都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在“两推”产生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过程中,既有党组织推荐的初步人选,也有党员推荐的初步人选,最后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代表;在党委委员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