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实效的专项行动,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按照“排查一批,整治一批,见效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力度,把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问题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健全完辫经常性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切实增强重点整治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整治,对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明确责任,采取领导挂点、重点督办等形式,限期改变治安面貌。
——加快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络,对乡镇主干道、重点部位、易发案地区实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着力构建村社治安防控网络,确保村社平安;着力构建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络,形成各类单位自防自控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边际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努力消除治安死角,有效预防和控制 边际地区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
——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以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把平安创建工作与解决本地突出治安问题有机结合,全面开展创建“平安家庭”、“平安村”、“平安寺院”和“平安校园”等活动。按照“以人为本,以物为基,以科技为先导”的方针,提升人防物防技防协防水平。健全护村队伍等基层群防群治组织。深入实施村社警务战略,规范村社警务制度,建立人户访查和巡逻为主的村社警务工作方式。进一步拓宽创建内涵,改进创建方法,把管理、教育、服务和防范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村社整体防范水平。尽快健全由公安机关指导,村两委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护路、护村、护院等治安巡逻防范队伍,加强和扩大治安巡逻防范工作。积极动员,指导辖区内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水平。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平安建设宣传工作。按照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大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和广大干部遵纪守法的素质。充分发挥乡镇文化馆和村委会文化活动室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发动组织群众支持参与配合平安建设,不断增强平安建设工作的实效。大力宣传平安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总结推广基层单位的先进经验,使平安建设工作家喻户晓,深人人心,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中小学校要配备综治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开设法制德育课程,增强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认真落实重点人群管理服务措施。坚持管理与服务、教育与维权并重,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本地化管理和服务范畴,为流动人口居住、务工、学习、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按照“以房管人”的要求,大力推进分等级管理、租赁房屋委托管理,重点加强对出租房、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外来人员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管理,强化防控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打击、防范和控制工作,有效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发势头。加强刑释解教、戒毒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刑释解教时的衔接工作,做到不漏管失控。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安置率,完善定期排查和回访制度,动员社会各界人土关心、支持和参与安置,帮教工作,有效建立“一对一”的帮教工作责任制,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切实抓好吸毒人员的强制戒毒和戒毒人员的帮教工作,坚决遏制新滋生的吸毒人员。以在校生和社会闲散青少年为重点,扎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依法管理和行政水平,为平安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突出抓好乡镇综治委(办)建设,强化基层综治机构的组织协调职能。加强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建设,配齐配强专抓综治副职及专职工作人员,确保综治工作有人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