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岗位练兵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落实春季防火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各项治理工作
大队认真贯彻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武平县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这一目标,深入开展了公众聚集场所、简易棚屋、小旅馆、古建筑、“六小”单位等专项治理工作。在治理过程中,共检查单位96家,发现火灾隐患126处,下发责令当场改正通知书26份,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58份,处罚3家,责令停产停业3家,罚款金额8000元,报政府拟停产停业2家。
(一)在各项专项治理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大队针对火灾隐患存在时间长,整改难度大,一旦引发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的场所,在专项治理工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措施:
首先,火灾隐患的整改工作争取政府的坚强领导。大队党委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努力赢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并针对隐患整改工作适时作出安排和部署,科学、规范地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火灾隐患整改任务。
第二,强化舆论监督,实行群防群治。国家制定的各项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是全社会都必须遵守的准则。我们在督促整治火灾隐患的过程中,注重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火灾隐患实行群防群治。一是实行举报制度。大队面向社会公开设立消防监督举报电话,鼓励社会公众与各类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二是强化舆论监督。对存在火灾隐患既不积极整改,也不采取任何措施,敷衍塞责、消极对抗的单位,除了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实施行政和经济处罚外,利用新闻媒体,将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向全社会公开曝光,起到警示和督促作用。三是实施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久拖不改的单位,大队提请政府实施挂牌督办,由政府检查、监督、协调各有关部门,逐级落实隐患整改责任,签订责任书,敦促其尽快整改。
第三,实行火灾隐患公开会诊,科学论证。整改火灾隐患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安全,又要兼顾生产,还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必须选择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从而达到安全与生产、经济与效益、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因此在确定火灾隐患类别前,大队召集有关监督人员、火灾隐患单位、相关部门对火灾隐患的现实情况进行论证会诊,以法律文书的形式正式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整改期间,监督员对整改情况进行不定期现场检查和跟踪督导,确保整改任务的如期完成。
第四,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认识。针对农村消防宣传比较薄弱的环节,上半年,大队利用移动消站6次走入农村,进行消防常识宣传,并在加大移动消防站宣传力度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贴近农村生活实际、人性化教育和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的宣传上,积极利用下乡执法检查等时机,向边远乡村开展“送消防知识上门”、“送消防安全到家”活动。2月,大队还利用收集消防文物的时机,在群众中广泛传播消防安全理念。3月,大队联合工商、文化、宣传、公安等部门开展“放心店”活动,有力推动消防常识的宣传,5月,大队举行第一期“农村义务消防员培训班”,共有89名人员参加(主要是各行政村干部、化学危险品经营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