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功考核工作。开辟教师培训新途径,通过教学改革实验、研讨培训、送课下乡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3、顺利完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县教育系统内部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现在“以县为主”已基本落实,中小学人事管理,教师编制工资管理等已经收归到县。2008年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县教育局制定和下发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四个配套文件,完成了定岗、定机构、定职责、定内部工资分配、签订聘用合同等各项工作,全县教职员工1112人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定岗后有81人变动岗位,79人提前退休,4人调出,46人进行转岗培训,进一步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教师全员聘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机制逐渐形成。通过改革,教师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危机感普遍提高。搞活了教师工资分配,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优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1、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办法》,抓好日常教学工作,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课堂常规,向过程管理要质量。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检查、督促的机制和过硬的措施,确保把教学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我局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树立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新理念。完善教研机构,建立了各乡镇中心学校教研人员管理新机制,通过对全县教师的有效管理,落实教研师训工作,使全县教研师训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成效。
广泛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的教研活动,建立教育科研基地、课型研究、课题实验取得成效,学校在教研活动中广泛开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大力倡导自学指导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启发性教学摸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近两年指导全县中小学教师撰写各类教学设计、经验体会、成果论文共320篇,其中,91篇参加全国、省、州学科论文评奖,并获得奖项。
3、积极稳妥推进校务公开,健全和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对政务和财务实行公开。在教职工中评优晋级都做到了公开指标、条件、程序、结果,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在经费的开支使用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经制
度;建立完善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在涉及学校重大事项和发展大计上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予以执行。4、切实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一步抓好学校食堂建设。各校都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视搞好清洁卫生,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到每周两次大扫除,每天一次小扫除,并保持清洁。学校有专人管理、检查清洁卫生,并作好纪录,期末进行评比。
六、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把方便学生上学与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适度集中办学,扩大复式教学班,节约教育资源,办好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完成义务教育。
近几年来,我局不断努力通过向上争取,寻求外援等方式积极筹措经费来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按规划安排“危改工程”项目学校11所,共排除d级危房4264m2,危房拆除重建校舍4777m2,州以上补助专款149.2万元,县乡配套63.9万元。20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