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地介入到教育教学中,一场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全方位变革。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如何从观念和行动上迎接这埸挑战,我们碧波实验小学的全体教职工以“适当超前,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讲求实效”为原则,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作为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位,从硬件环境、软件管理、师资培训和教科研等入手,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和相互渗透,并在如下方面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
一、 建章立制:
我校为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一直以来,我校就有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工作小组,负责系统规划与协调全校的信息技术工作。此外,我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现有的电教物品的使用、入库、登记和管理制度,还根据今年的投入和建设情况,更新学校网络中心管理制度、机房计算机上机制度、办公室电脑维护制度,做到工有计划、有管理、有检查、有总结,为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 硬件建设:
我们碧波实验小学是的一所创办时间不长的新校,学校领导和教师大部分属青年教师,无论从观念到设施上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学校33个班级教室及部分专业教室全都配备了多媒体平台系统、校园视频、广播系统等,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为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
三、 加强培训,发挥效益:
加强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特别是使广大教师尽快了解并掌握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是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通过骨干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逐步辐射到其它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分期分批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平时也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校园网络平台的应用,力图让教师学会在网络上共享教学资源,提高学校运用信息化的水平,激励广大教师努力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普及和提高。
四、 课题研究与学科整合:
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掌握信息教学理论,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转变的有效途径,让计算机技术不仅仅作为一种技术,而是学科渗透的工具,发挥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性的优势,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实现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协作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为配合新的课程改革,学校今年还多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整合的尝试和研究,力求做到以科研、课题研究为龙头,以学校网络和教育平台为新的载体,以各项配套制度为保障,从而拉动各部门、各教研组、各领域向信息化建设靠拢,提高学校各方面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与效益,促进课题研究和学科整合,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五、 网站平台建设和维修:
学校配备了10m宽带光纤接入,直接受区教育局网络信息中心管辖,为学校与外部的联系提供了快捷通道。今年还投入资金30余万元,第二次为教师采购并更换了50余台笔记本电脑,并同时聘请了专人和电脑公司为学校做好维护服务,保证每位教师能正常使用电脑,为学校管理、教学资源的自动化、网络化、无纸化建设走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