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各学科的网上“新天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推进教育信息技术普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效益
1.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抓手,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分批、分层、分级”的教师培训机制,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2.通过举办教师技能比赛、整合研讨、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的评比等活动和通过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区域资源共建、课题研究、评比竞赛等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能力与习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一要抓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加强教研,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二要抓好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竞赛促提高;三要切实抓好学校“绿色网吧”的建设管理,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网络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新场所,成为学校开展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根据区教育局及教研室的工作意见,紧紧围绕各学段重点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掌握规范的指法来操作电脑、正确处理好键盘和鼠标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在考查试点的基础上,充分用好考试平台,重点培养学生汉字录入能力,各校要以较好的状态参加__市初中信息技术考查。高中阶段要确保课程正常开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继续关心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动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要继续扶持村小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4.以优化课程整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整合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通过规范现有装备设施的应用和管理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降低对教师在信息化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来激发教师在各个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设施的积极性,节约教师的时间成本,提高应用的广度和效益。实现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教师要达到80%,信息技术应用的课时覆盖率要达到30%,做到首先积极整合,同时注意有效整合,最终实现优化整合。由于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和开放性,学校必须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管理观念,主动学习和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管理的模式和规范。例如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校务公开、教育管理等,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无纸化办公,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提高“校校通”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图书实验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效率,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带头使用,充分发挥其先进性、优越性作用。实践证明,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农村小学,只要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都能彰显现代管理整合的优越性。
5.加强对区级教科研课题的信息化管理。2009年,我区所有区级课题均将实现网上动态、过程式管理,实现网上全程指导,实时积累物化成果。
(四)以“四项配套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根据《江苏省农村初中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意见》精神及区教育局工作安排,按照省“四项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