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构建“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统筹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城乡教育交流互动的活力、大力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不断加强行风建设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推进名校城乡共享、建立城乡互动联盟、开展城乡百校结对、组织城乡师徒牵手、教育网络全域覆盖、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两基”成果进不断巩固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职教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建立与援建省市的合作机制、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机制、建立局校(所)间战略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资源落户、实施“校区校点”村小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深化“城乡联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建立“交流共享”的干部教师管理和使用机制,统筹人才资源的城乡合理流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教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职责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市近10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近7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零费用”入学。全市的19公办民助类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体制办学,执行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
二是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4万人次;全市近10万名一,二年级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子女18.6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12.9万人);落实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总量的1/4)中等职业学校接收“9+3”学生2594人,占全省总数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根据不同阶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和学校共同、及时处理疫情,防制疫情扩散,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四是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全市899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全市新增财政支出20.35亿元,近7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9万元/人.年,4万余名退休教职工退休费平均增加1.6万元/人.年。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全市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
五是统筹改善灾区办学条件,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市政府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