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灾后校舍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校舍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力量,与当地建设部门联合对区域内所属学校建筑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鉴定,对所有高考用房进行了反复鉴定。9月1日前,完成了全市661所学校,共计261.3万平方米校舍的维修加固工作。目前,已启动92所学校,建筑面积69.7万平方米的校舍重建工作。
二是资金物资保障有力。积极争取并落实中央、省、市专项资金3.5亿元(为四个重灾区安排中央专项资金1.8亿元),调整部门预算1200余万元,为市本级学校安排100万维修加固专项资金。紧急筹集、调拨救灾物资,包括:防雨帐篷3140顶、被子与毛毯4718床、棉被2300套、防水床垫6400床、价值6000元的药品,以及食品与生活用品等多种救灾物资。
三是教师资源适时补充。制定《*市教育系统帮扶我市地震重灾区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工作方案》,选派190名特岗计划教师赴极重灾区农村学校任教,建立中心城区对口援助极重灾区学校满覆盖的对口帮扶机制。
四是心理援助工作积极开展。组织编写、印发30万册抗震救灾心理援助手册,启动“5.12”灾后心理援助行动,与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启动“灾后中小学心理援助自愿者行动”。全市共派出专业心理辅导人员130人次,分赴73所学校,对14.86万名学生、1200名教师开展防震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此项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和省教育厅肯定,并在全省灾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通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 6月23日,全市138万中小学生全面复学、复课,基本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并组织*高三年级4000师生转移到农职院复习迎考,组织、指导*中学2800名师生到龙泉复课。
(三)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灾后教育重建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灾后重建“三年恢复重建,五年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办法,制定并下发了《*市中小学灾后重建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我市受灾区(市)县中小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根据“小学相对就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原则,分步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努力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区。确定了“一年全面重建、三年全面提升”的教育重建目标,即用1年时间完成全市重灾区中小学重建工作,用3年时间实现灾区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明显提升。
根据市委、市政府灾后“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中小学校灾后重建的四项原则,包括:彻底消除震后产生的学校危房,确保学校无安全隐患;结合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各地小城镇建设规划,科学调整学校布局规划;按照教育部2005年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提高学校建筑设计抗震等级,按照8度抗震设防设计建设。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式,先期启动*市、*市、*市、*县、*市重灾区学校重建工作,计划由先建过渡房,再建永久性建筑,学校抗震烈度标准经建筑专家委员会研究后确定,并指导当地政府科学规划、定点定位。
按照校舍安全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661个维修加固项目、277个重建项目。目前,已启动92所学校,建筑面积69.7万平方米的校舍重建。2009年9月1日前,所有重建学校建成投入使用。
二、探索和创新机制,推动统筹城乡教育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
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以统筹城乡彰显灾后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