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平乡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抓好党建推动经济发展、抓好经济发展促党建”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立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广普及科技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发展。但如何进一步推动全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兴平乡位于尉犁县城郊,地处孔雀河北岸,是尉犁县的农业大乡之一。行政面积4849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3248户、11495人,有汉、维、回等多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5964人,汉族5531人。有12个党支部,322名党员(其中汉族党员98名,少数民族党员224名,村级党员213名,预备党员13名)。 8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14个站所,8所学校、7个农牧民技术学校。现全乡建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8个(扩展型站点1个、基本型站点7个),有4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314户科技示范户、708户科普文明户,有棉花栽培、蔬菜栽培、牲畜育肥3个技术协会,全乡有132个农民持有县农业局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资格证书》。全乡有“十星级”文明户665个,“五好文明家庭”596户。全乡集体经济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3个。乡集教育、培训、党员远程教育为一体的科技综合楼3514平方米。乡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为410平方米,达西村建有陈列馆,通过图文并茂介绍达西人建设新农村的创业进程。全乡8个村办公室总面积达4500平方米,有7个村实行了电脑化办公。在“三级联创”工作中,全乡除2008年新建的2个村外,其余6个村、1所中心学校、14个站所被表彰命名。全乡有1740户农民受惠于库尉饮水工程。全乡有抗震安居房808幢,别墅12幢。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3人,村“两委”干部37人,耕地面积108560亩,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辅以香梨、红枣,养殖以牛羊为主。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达1.51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55.15元。乡党委先后被自治区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示范乡镇”。
(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乡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面对2002年棉花价格下调,农民收益下滑的局面,坚持调优调强,结合自治区畜牧业年、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确立了“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农业产业结构、林果业、马鹿养殖等特色项目规模迅速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乡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2.6:29.7:27.7,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在全乡gdp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达到58%。全乡主要经济指标连年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17%,其中2008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增加2264.35元,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城乡面貌不断改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完成兴平乡干渠延伸工程10公里;完成防渗渠建设139.4公里;新修、改造闸口234个、桥10个;桥涵126座个;新打机电井286眼;新挖排渠31公里,清淤